一、五大發展理念蘊含于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之中
五大發展理念來源于實踐探索,根植于時代要求,蘊含于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驗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懈探索而形成的思想結晶。
五大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實踐的新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實現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開創了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但與此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之后,這些問題更加凸顯。為有效應對挑戰、化解風險,習近平總書記以宏大的全局視野和長遠的戰略眼光,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確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快探索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這些系統化、全局性的戰略部署,在思想上集中凝結與體現為五大發展理念,為下一階段推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大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規律的新探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探索,適時提出相應的發展理念和戰略,引領和指導發展實踐,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新的發展實踐,深入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在發展目標、發展動力、發展布局、發展方式、發展體制機制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五大發展理念,以創新作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協調作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以綠色作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以開放作為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以共享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集中體現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標志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五大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理念的新升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發展理念。從“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到“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從“統籌兼顧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科學方法論”到“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從“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到“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到“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決不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掉隊”等等,這些理念相互聯結、日益成熟,最終升華為五大發展理念,形成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頂層設計,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二、五大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
五大發展理念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科學回答了關系我國長遠發展的許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的創新,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的新境界。
發展目標的創新。五大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賦予了全面小康社會新的內涵和新的要求。更加突出發展的全面性,現行貧困標準下的7000多萬群眾“一個不能少、一個不能掉隊”,全部實現脫貧;更加突出發展的均衡性,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大建設全面推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提升;更加突出發展的公平性,從制度安排上為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保障,確保機會、收入、財富等朝著平等共享的方向發展。
發展動力的創新。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傳統動力已經難以支撐新的發展目標和任務,動力升級成為經濟行穩致遠的關鍵。五大發展理念要求通過經濟結構性改革找動力,促進供給端和需求端協同發力,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要求通過拓展空間增動力,積極拓展區域發展空間、產業發展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網絡經濟空間、藍色經濟空間,以空間換動力;要求通過厚植優勢育動力,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打造發展新引擎。
發展方式的創新。五大發展理念表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仍然是“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在經濟發展方面,要全面適應中高速增長與中高端發展的新常態,推動發展方式由數量規模型轉向質量效能型,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和低水平勞動力轉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在社會發展方面,要實現從主要依靠政府向政府和社會協同發力轉變,真正實現發展人人參與、成果全民共享。
發展格局的創新。五大發展理念要求不斷提高發展的均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促進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發展,推動我國發展重心由東部沿??v向,向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轉變,培育更多經濟支撐點;要求進一步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和生態安全格局;要求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發展路徑的創新。五大發展理念既是發展的思路和要求,也是發展的路徑和舉措。創新發展解決的是動力問題,強調的是發展的基點;協調發展解決的是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強調的是發展的節奏;綠色發展解決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強調的是發展的底色;開放發展解決的是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強調的是發展的格局;共享發展解決的是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強調的是發展的目的。五大發展“五位一體”,主題主旨相通、目標指向一致,統一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統一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統一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構成了新時期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路徑。
三、五大發展理念必將引領發展實踐邁向新征程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五大發展理念作為新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引領經濟新常態。“十三五”時期是經濟新常態特征進一步凸顯的階段。這一時期,雖然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已經發生深刻變化,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日益迫切。推動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的戰略性轉變靠“創新”;實現全面系統的發展靠“協調”;科學處理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靠“綠色”;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層次靠“開放”;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靠“共享”。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已經成為適應經濟新常態、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引領轉型新探索。未來5年,將是我國發展轉型探索的5年。要開展發展動力結構轉型的新探索,將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持久動力;要開展區域發展結構轉型的新探索,加快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區域發展層級;要開展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新探索,引導經濟社會發展邁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開展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引資引技引智并舉的新探索,以全球視野和更加開放的胸懷推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要開展基本公共服務全域覆蓋逐步均衡的新探索,確保小康社會全面實現。五大新探索,需要五大發展理念的指導和引領。
引領發展新境界。今天,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已經站上了共圓中國夢的關鍵歷史節點。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目標,發展道路往往越崎嶇。在這一關鍵歷史時期,我們黨要做到順應時代大勢,擔當歷史重任,回應人民訴求,尤其需要先進科學發展理念的指引。在這一征程中,我們必須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將五大發展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以先進的理念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開路領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