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兮兮新聞漫畫《作弊》 來源:新華網
近日,全國職稱英語考試在成都市六個考場舉行。在成都新南門某考點的考場上,一位考生帶進考場的《牛津高階英文字典》挖了一個深3厘米的洞,這個洞剛好能放下一部翻蓋手機。監考老師發現手機上收到的短消息竟是考題的答案。(《成都晚報》7月2日)
作弊,正在成為籠罩在中國教育上空的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從高考到英語四六級考試,再到其他五花八門的考試,作弊的考生們像一只只沖進“考場瓷器店”的公牛,把考試公平正義的底線撞得七零八碎。
然而,最可怕的問題或許并不是考生作弊,而是考試制度在沉疴面前的巋然不動。 就以彌漫全國的英語考試為例,不管是職稱英語考試也好,還是學業英語考試也罷,都引起了廣泛而熱烈的爭議,人們質疑的焦點在于,如此大動干戈地動員全社會都去學英語、考英語,甚至還把英語與個人職業、學業前途掛鉤是否有此必要?也因此,在校園里,廢黜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呼聲一直不絕于耳。所有這些都明顯表明,名目繁多的英語考試已經面臨著信任危機與合法性危機。可以想象,這種慢慢積累起來的危機達到一定程度,作弊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因為人們對考試的敬畏感已不再那么強烈。
更令人費解和悲哀的是,教育主管部門面對日益深重的危機似乎缺乏主動應對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表現在考試監管上,有關部門的監管和整治措施也似乎總是捉襟見肘。一方面要繼續維持這么一項英語考試制度,另一方面卻無力進行制度革新和有力監管。
筆者認為,除了有些必要、必需的英語考試之外,其他的英語考試不妨實行自愿考試制。那些主動愿意參加考試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為了提升自己素質而來的,作弊不是他們的訴求;而只有那些不愿意考試卻不得不考的人,才會把作弊當作通過考試的法寶。顯然,只有這種出于自愿而不是強迫的英語考試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絕作弊現象,還考試一個清潔的環境。關鍵問題則在于,有關部門是不是能深刻體會到考試的本質,是否有勇氣放棄考試產業鏈中的既得利益。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英語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