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償獻血”當然溫暖人心,受到稱贊也理所應當。然而,用“二元對立法”將“有償獻血”作為反面教材進行批判,這種做法難道不值得反思嗎?
用金錢鼓勵人們獻血,或許削弱了無償獻血所象征的無私與愛心,有商業化之嫌。但“血庫告急”的客觀現實表明,無償獻血的宣傳力度與相關政策產生的實際影響力不足以支撐眼下的血液需求。一項報告指出,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人口獻血率為4.54%,中等收入國家為1.01%,當前中國人口獻血率僅為0.84%。在低人口獻血率背后,還隱藏著更危險的信號:近兩年全國各地的“血荒”問題大面積蔓延。
血站的庫存直接關系著寶貴生命能否延續,當一個失血過量傷者被送往醫院,只有充足的血袋庫存才能令其生命得以延續。面對命懸一線的生命,倘若不暫時放下“道德”的枷鎖,那么,無論怎樣的宣傳呼吁都沒有意義。面對“有償獻血”的出現,我們至少應該保持理性,不要輕易批判“金錢的鼓勵”,令“獻血”變味。當醫院的手術臺上有人需要輸血,金錢若能激勵某些人露出臂腕挽救鮮活的生命,也無可厚非。
當無償獻血車門前冷落,當“黑血”交易市場屢禁不止,說明現有的政策與客觀環境已經出現了偏差。與其讓黑市來源不明的“黑血”肆意流淌傳染病毒,倒不如讓“有償獻血”站在陽光之下,在政府的監管之下保護血庫的安全。
當然,承認“有償獻血”的合理性,是在“血庫庫存嚴重不足”的現實中生出的辦法。應當認識到,無償獻血是高尚道德情操的表現,對于大學生來說,不能純粹奔著獎勵,抱著功利化目的去獻血。在公益與有償之間,更該關注的無疑是前者。
相關熱詞搜索: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