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足球操的編排不能說沒有創意,作為學校早操、課間操未嘗不可。但凡是踢過球的人都明白,以意識、技術和速度為特點的足球,通過廣播體操的方式進行傳播,其效果恐怕微乎其微。看到“滿城盡跳足球操”的“盛況”,筆者腦海中浮現的,卻是老電影《京都球俠》《少林足球》中的一些喜劇橋段。
青少年足球土壤的改良,需要加快“去行政化”的腳步。不可否認,相比職業足球,青少年足球發展投入大、起點低、見效慢,特別是市場化程度很低。同時,青少年足球發展所需的場地、課程、活動等,需要地方行政部門的規劃、指導甚至審批,這往往涉及體育、教育、城市規劃等多個部門。如果部門間各自為戰,缺乏統籌協調,工作開展想不亂都難。
因此,改良青少年足球發展的土壤,當務之急是厘清行政部門的職責權限,明確主體責任,該管的就一管到底,不該管的就大膽放手。
此外,基層行政部門與其追求多建足球場、多開足球課等“政績工程”,不如俯下身來做些基礎性的工作,比如將學校操場節假日開放落到實處,為在校學生購買覆蓋面更廣的運動保險,在城市用地緊張的情況下鼓勵開展五人制足球,等等。畢竟熱愛運動是青少年的天性,只須創造基本條件,熱愛足球的孩子自會“用腳說話”,踢出屬于青春的激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