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倪向東第二次走上這條家訪路。作為上海對口支援遵義的教師,他擔任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玉溪中學副校長,在常規工作之外還特別關注留守兒童,領銜成立了“愛心驛站”。他要家訪的仡佬族學生楊澳是學校九年級(1)班學生,平時住校,周末回家與外婆、妹妹團聚。
楊澳家的木柱瓦房經歷了幾十年風雨,顯得格外簡陋。道真自治縣是遵義15個縣區市中唯一的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唯一沒通高速公路的縣。青壯年勞力走過沒有車痕的山路,到城市去打工,剩下留守山村的老人和孩子。興隆場組原先有50戶人家,現在只有6戶了。
楊澳的爸媽長年在廣東一家五金廠打工,因為他外婆不慎骨折,他媽媽回家照看。倪向東和楊澳媽媽攀談,詢問老人傷情和楊澳在家的表現。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也是家庭的希望。我們的‘愛心驛站’,就是希望把每個孩子都教育好,引導他們走上成才路。”倪向東對楊澳媽媽說。
玉溪中學總共3300多名學生,有500多人住校,其中超過半數是留守兒童。倪向東和另兩位上海支援遵義教師共同維護“愛心驛站”,每天晚自習前為孩子輔導功課,跟他們談心。“驛站”首批接納了34名留守兒童,目前第二批有31人。
倪向東專門寫了一首詩《我們不叫留守兒童》,請“愛心驛站”成員在升旗儀式上集體朗誦:“爸爸媽媽,你們安心地工作吧,我們叫自強少年!”他還通過個人與南通大學上海校友會的關系,為留守兒童群體募集到價值21.6萬元的衣被和學習用品。
楊澳學習處于中游,想讀職業學校學習當廚師。倪向東告訴他,干哪一行都需要有扎實的文化知識,需要付出艱辛努力,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獲得成功。如今,楊澳已決定考高中。眾多大山里的孩子沿著沒有車痕的山路,到縣城求學,在老師們的鼓勵引導下收獲進步,走向外面的世界。
臨別之際,楊澳一家人到天井送行,倪向東再次勉勵他樹立高遠理想,向著心中的目標邁進。已是黃昏時分,炊煙裊裊升起,村子里果樹上的橙子格外鮮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