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班有一個學生自建的QQ群,只邀請了班上一名青年女老師參加。這名女老師說:“群里罵班主任的更多,罵得更兇,更難聽。”這下,辦公室炸鍋了。老師們一個個群情激昂,義憤填膺。我只聽不語,沒有參與討伐。一方面,挨罵的班主任我是了解的,自身問題多多,學生罵他事出有因;另一方面,如果我拋出自己的觀點,不但不能平息老師們的怒火,反而會火上加油。
等眾人怒火平息后,我與兩位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老師進行了交流。我問:“你們怎么看學生罵班主任這件事?”其中一位似乎余怒未消,嚴肅地說:“學生罵老師不對!學生應該尊重老師,罵老師是品質有問題。”
我接著問:“學生應該無條件地尊重老師嗎?”他回答:“老師起碼比他們大,有的老師比他們的父母還大。”我繼續問:“所有的子女都尊敬父母嗎?所有的父母都值得尊敬嗎?”這位青年老師陷入了沉思,另一位附和:“有的父母當得不合格,不值得尊敬。”
我追問:“那么,所有的老師都值得尊敬嗎?”他們不知是不愿回答,還是無法回答,不語。我則提出了一個可能受到圍攻的觀點:學校長期講尊師,學生應該尊重老師,其實就是要求學生應該無條件尊重老師,這是一個偽命題。我們都是從學生過來的,從小學到大學,有很多老師教過我們。那么,這些教過我們的老師,是否都值得我們尊重呢?很顯然,只有那些學養深厚、誨人不倦、為人師表的老師才值得學生尊重。
學生對班主任有意見、不滿,又沒有溝通、發泄的渠道,就只有罵人。當然,學生罵老師肯定不對,但老師和學校沒有責任嗎?該班主任長期喝酒,帶著酒氣進班,處理問題不講方法,經常犯知識性錯誤,學生早就有意見了,家長早就投訴了,該班主任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嗎?師生之間有過溝通嗎?學校聽取學生意見,并紓解、安撫學生的憤怒情緒了嗎?
學生出了問題,師生之間有了矛盾,學校、老師往往習慣于批評、指責學生,而不習慣于反思自己,不習慣于從自己身上找根源。本來,學生是想借‘鬧事’來發泄一下,希望引起學校重視,結果,學校不能公正處理,一味處理學生,反而加劇了學生的不滿情緒,于是,小事釀成了大事。
希望老師、學校在處理師生矛盾時,勇于解剖自己,勇于承認錯誤,嚴以律己,寬以待生,把聞過即改作為一種美德,把身教重于言教作為一種自覺,把滿腹才華作為一種追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