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特崗教師不是地方招考教師,一切地方政策也就跟“特崗教師”沒有任何關系。于是,在一般教師眼里,特崗教師成了“外來戶”和“另類”,甚至被視為“非正式職工”。而在校領導眼里,特崗教師也成了“不好管理的人員”。
同時,特崗教師的收入微薄,待遇較差。按照我所在地方的政策,一般教師可以享有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津貼、補貼等,特崗教師由于“身份”問題,無法享受。他們的收入通常也只占同時期一般教師收入的三分之二左右。由此導致的后果是,特崗教師對所在的學校和崗位難有認同感。
國家有關“特崗計劃”的政策在地方也往往被漠視。比如,支持特崗服務期滿的教師可以在職攻讀教育碩士,但地方學校通常以用人緊張,培訓經費有限等借口置之不理,不予支持,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特崗教師專業成長的積極性。
特崗教師為鄉村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也面臨著地位尷尬、待遇較差,甚至被歧視等窘境。特崗教師是鄉村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政府、基層學校,應按章行事,關注那些為鄉村教育事業做貢獻的教師,無論是“普通”還是“特崗”,都要保障其合法權益,調動其教育熱情,成就其教育情懷,拓展其教育理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