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校長的發言引起了與會者的爭鳴。一些校長非常贊同,認為推進教育信息化,就是要提高知識訓練的科學化和有效性,提升教學質量,贏得地方領導和家長的支持。而另一些與會者則認為,推進教育信息化,要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引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
事實上,上述兩方的分歧恰恰反映了時下教育信息化的難題:教育信息化下的學校教育應該如何進行?“互聯網+”時代,平板電腦、微課程、翻轉課堂、慕課、3D打印實驗室、大數據評價……給學校教育帶來了全新變革,成為推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但強化知識訓練,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絕不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宗旨應當是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主要表現為:提升學生的思考力(透過現象看到問題本質的能力)和創造力(用個人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現代公民必備的素養。網絡化時代的知識學習有兩大特點,一是知識的碎片化,二是信息超載。如果學生不具備獨立的思考力和學以致用的創造力,就很難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要求。
深度學習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必然選擇。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概括了深度學習的本質,即個體能夠將其在一個情境中的所學運用于新情境的過程。說到底,深度學習就是學以致用的學習,是基于項目、問題和研究的學習。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過分關注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導致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缺失。推進教育信息化,要以提高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為重點,開展基于問題的深度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價值。
相關熱詞搜索: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