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場所,是為公眾提供知識和文化的永久性公益機構。然而,多年來各地區的博物館猶如矗立在城市中的孤島,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價值。而博物館之所以難以發揮教育功能,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博物館選址不當。有的博物館選在較為偏遠的地區,遠離城區和學校,不方便師生前往。很多學生未進過一次博物館,這既是教育的失職,也與博物館選址不當有關。
二是不少博物館存在收費或變相收費現象。雖然我國自2008年起就規定博物館免費開放,但實際上在不少地區,博物館門票依然價格不菲。這對于普通農村家庭來說,還是有一定壓力的。
三是博物館規定呆板,不利于師生參觀。有些地區的博物館雖然能做到免費開放,但并不對個人開放,需要學校統一組織前往。而實際上,集體參觀往往是走馬觀花,一件物品還沒有看完,那邊就催著要走了。這樣的參觀也就是拍拍照、“到此一游”罷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時間一長也就“門前冷落車馬稀”了。
四是博物館不“博”,達不到吸引人的目的。好多博物館里并沒有什么文物,只是陳列一些圖片或宣傳用的東西。嚴格來講,不是博物館,而是展覽館,難以喚起人們心中的美好情感。
事實上,博物館是國家文化發展的重要標志,不僅可以傳承優秀文化,也可以作為一種文化產業帶動經濟發展。因此,政府部門要重視博物館的建設和發展,把它當成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作為國家公共資源,一定要充分規劃好、設計好、利用好,做到“物盡其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