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已貫穿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各行業,呈現多項交互融合態勢。”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說,我國目前從加強文化創意相關專業建設,完善文化創意相關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進協同育人,強化實驗、實習、實訓等五個方面提升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在協同育人方面,教育部門努力破解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問題,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強校校協同,高校之間開展教師互聘、課程互選、學生互派、學分互認、共享優質教學資源等。加強國際協同,與國外高校高水平科研機構開展實質性、高水平合作,吸引海外優質資源,培養文化創意專門人才。
據介紹,2012年教育部修訂實施了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藝術學從文學學科門類中獨立成為單獨的學科門類,下設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設計學。在設計學專業類中,將原先的藝術設計專業細分為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和服裝設計等四個本科專業,進一步加強了文化創意相關專業建設。2013年美術學專業類新增實驗藝術本科,2014年設計學專業類新增陶瓷藝術設計本科專業。
“在文化創意產業教育中,我們要培養復合型的三創人才,即創意、創新、創業型人才。”上海交通大學、南加利佛尼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副院長姜進章教授說,面向未來的教育體系要轉向想象的教育,這是一個教育趨勢,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創新。直覺與理性、發散與聚焦、思考與動手等相互沖突和矛盾的思維方式和傾向,必須在課堂上得到充分融合。
“‘互聯網+’正在重塑和不斷發展著文化產業的價值鏈。”中國傳媒大學文法部主任李懷亮說,如今,創意已經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即創意集成化,在“互聯網+”的條件下,通過社交媒體,通過眾包、眾籌等方式,有可能促使更多人實現觀念、思想上的相互碰撞,“思考資源”遠遠比過去豐富。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