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全面從嚴治黨強勢推進的大背景下,強化問責成為黨風廉政建設的鮮明特點。僅2015年上半年,全國已問責了370多個單位的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和4700多名黨員領導干部,追責人數超過2014年總和。“班子出了事,班長有責任”“院長違規,書記受罰”……多起落實“兩個責任”不力的典型案例,一再警示各級領導干部:不牽主體責任“牛鼻子”就要“挨板子”,履行監督責任“掉鏈子”就要“摘帽子”。
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典型案例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一些地方和單位領導落實“兩個責任”仍然喊在嘴上、浮在面上。有責不擔,正氣難彰;有錯不糾,百弊叢生。一直以來,無論是“小官巨貪”現象的產生,還是“塌方式腐敗”的釀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主體責任缺位,監督責任空轉,干部管理失之于軟、失之于寬,以致養癰遺患、積重難返。筑牢責任意識,落實“兩個責任”,依然是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課題。
拎衣捉領,張網提綱。筑牢責任意識,關鍵是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一級抓一級,層層傳導壓力,把責任壓下去、落到實處。現實中,一些領導干部認為只要自己不犯錯誤就沒問題,有的認為黨風廉政建設“事不關己”,當起“甩手掌柜”,還有的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義”。喚醒責任意識,就必須清除這些認識誤區,樹立“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是本職,不抓黨風廉政建設是失職,抓不好黨風廉政建設是瀆職”的觀念,真正把黨風廉政建設當作分內之事、應盡之責,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群策群力,落實責任才有合力。各級黨組織的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首先要把擔子挑起來,做到親自抓、負總責,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也要各負其責,種好“責任田”。只有把黨風廉政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與業務工作同步部署、同步實施,才能杜絕“兩張皮”現象,不斷推動責任落地生根。
俗話說,滾動的石頭不長青苔。落實“兩個責任”,重在常態化、制度化。從現實問題看,有的地方黨組織渙散、紀律松弛,一些地方長期不查辦案件,一查就是窩案串案,一些干部“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落實責任,就要擯棄“鴕鳥心態”和放任主義,以零容忍態度從日常監督管理做起,抓早抓小、動輒則咎,發現苗頭及時提醒,觸犯紀律及時處理,讓紅紅臉、出出汗,咬耳朵、扯袖子成為常態。管起來,嚴起來,才能讓紀律和規矩立起來,促使黨員干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
強調千遍,不如問責一次。擔負監督執紀問責的責任,紀律檢查機關敢擔當、敢負責,堅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是責任落實的重要動力。把問責內容、對象、事項、主體、程序、方式制度化、程序化,問到具體事、問到具體人頭上,通過嚴厲問責來加壓示警,法紀就有剛性,制度的力量就能在實踐中充分釋放。
全面從嚴治黨,是人心所向,也是責任所在。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把“兩個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我們就一定能營造政治上的綠水青山,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取得新勝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