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海歸”是“精英”的代名詞,而如今,“海歸”成“海待”也早已不是什么新聞。用人單位趨于理性的背后,不僅有市場的飽和,也有近年來不少海歸自身表現上的不盡如人意。如果留學生將出國留學視為捷徑,花費家里大量錢財而在國外虛度光陰的話,終究只能是“播下龍種,收獲跳蚤”。
套用一句時髦的話,想立足于社會“主要看實力”。許多海外混文憑的留學生卻沒有看清現實,以為像方鴻漸一樣,憑借一張“克萊登大學”的畢業證就可以回國包打天下。出國一遭,如果只是在護照上空添幾個鋼印而胸無點墨的話,不過是做了一場早晚要醒的精英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