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黎明是一名在講臺上耕耘了16年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她用短暫的一生,為大學生講述著最鮮活生動的人生課程。
“我想把身上能用的器官全部捐獻出去”
“生病幾年來給予我幫助的人太多了,我想把身上能用的器官全部捐獻出去。現在全身都是癌細胞,只有眼角膜還能用,我想把它們捐出來。”2015年12月28日晚,盛黎明與親人這樣商量,“希望能給兩個孩子帶來光明”。
那是2013年5月,35歲的盛黎明被確診為肺癌晚期,醫生斷言她“撐不過8個月”。兩年多來,她憑著一種毅力與樂觀的心態,與病魔抗爭,與時間賽跑。住院、化療、放療……只要病情稍有好轉,她就又走上講臺。當大家帶著心痛和惋惜看望她時,她說:“只要站在講臺上,看到我的學生們,我就感覺不到身體的病痛了。”
“2015年春季開學后,盛老師拄著拐杖敲開每個辦公室的門,對大家給予她的關心一一表示感謝,病魔纏身時,她依然時刻心懷感恩。”人文學院教師張大和說,盛黎明在課堂內外傳遞出的樂觀、堅強、大愛,是留給師生的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最遺憾的是不能再給學生上課了”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里始終裝著學生,始終戀著課堂。”人文學院副院長方章東說,“在生命的最后,盛老師感到‘最遺憾的是不能再給學生上課了’。”
1999年夏天,年僅21歲的盛黎明來到安徽農業大學,開始了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生涯。憑著一種愛心、責任與執著,她為學生們點亮了一盞心靈的明燈。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好的教學效果源于責任與執著追求。“從學生的角度去備課,讓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播放教學視頻、課堂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為了上好每一節課,盛黎明不知花費了多少心思。11次的評教優秀,給了她最好的回饋。
2011級包裝工程專業學生岳書威說起盛黎明上課的情景,仿佛在回憶一次難忘的人生旅行。2014級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鄭莉說:“盛老師很有親和力,語言生動,風趣幽默。”
“考慮到盛老師身體狀況,生病后的一個學期沒給她安排課程。開學前一天,她拄著拐杖來到我辦公室,請求再給她安排一門課。”人文學院教學秘書張仁玲話沒說完已經哽咽,“她的眼睛里充滿了渴望,甚至是在求我了。”
想見風范空有影,欲聞教誨杳無聲
聽說盛老師病重的消息,遠在西藏工作的2010級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牛群隱約有種不安,他隨即登上趕往合肥的火車,“在火車上坐了43個小時,到達蚌埠時,卻聽到了盛老師離開的消息……”
20多歲的小伙子,說到此處,使勁地咬著嘴唇,努力把眼睛望向天空。
遺體告別儀式上,全國各地的學生自發前來,組成了幾百米長的隊伍,為他們心愛的盛老師送上最后一程。
“一直相信她的堅強勇敢,堅信她會給我們一個奇跡。終究,她還是走了。大學里最喜愛的老師,大學里最動聽的課!愿天堂沒有病痛,一路走好!”
“上盛老師的課是10年前了,我幾乎沒有缺過課,筆記做得是少有的完整,現在還留在身邊,算作一個紀念吧。”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去。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的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感謝盛老師,您給我們上的是一堂人生課,一路走好!永遠懷念您!”
如夏花絢爛,如秋葉靜美。
盛黎明,悄然離開了她不舍的課堂,離開了她牽掛的學生。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她沒有什么豪言壯語,沒有更多的驕人業績,只有很多學生多年后依舊記著她的名字,依舊記著她那充滿智慧的課堂和燦爛的笑容……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