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話的是朱永媛,同樣也是名在校大學生,在安徽師范大學讀碩士。這個在工薪家庭中長大的女孩,沒有品嘗過貧困的滋味,卻對貧困感同身受。從2007年起,初中生朱永媛就把壓歲錢捐給希望工程,上了大學,她兼職做模特、拍電影,把掙來的每一筆收入都捐給需要的人。
從踏上公益之路的第一天起,5年來,朱永媛將自己辛苦兼職的收入全部捐出,累計3.1萬元,幫助14名學子圓了求學夢。
“公益讓我長大”
說起公益事業,朱永媛說媽媽是她的“啟蒙者”。媽媽鄭愛玲是一名幼兒教師,從小永媛記事起,每年都會在固定時間來到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捐出一份愛心。“哪怕能幫他們買碗熱粥,買盒鉛筆,哪怕有一線希望,孩子也許就不會放棄求學。”媽媽教導她說。
朱永媛捐出第一筆“愛心款”是初三那年。看到電視上播放的貧困地區的孩子冬天只穿著一條單褲,凍得龜裂流血的小手握著鉛筆頭寫字的時候,小永媛哭了,讓媽媽陪著,將1000元的壓歲錢全捐給了希望工程。
“公益是雙向的,尤其是‘一對一’捐贈,能和對方零距離接觸,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純樸的力量,這也反過來影響我,讓我更踏實地走好每一步。”2011年6月,朱永媛參加了高考,正是從那時起,她對從高考戰場上走下來的同齡人多了一分特別關注。朱永媛也因此改變了捐贈方式,由之前委托希望工程確定捐贈對象,變為“一對一”捐助貧困大學生,并形成自己的捐贈時間表。
“對一些經濟困難家庭來說,高考錄取既是喜事又是難事,家里只有能力供養一個人上學時,就可能會有一個孩子要面臨輟學,在這個時候伸出援手更能直接幫助到他們。”朱永媛堅定地說。
“當模特做公益,我都喜歡”
“我心理素質不好,高考的時候十分緊張。我很想鍛煉一下自己,這樣以后再經歷風雨就不怕了。”高考之后,朱永媛偶然發現省城舉辦一場比基尼大賽,于是,這個身高1米72,體重92斤的漂亮女孩抱著玩玩的心態參了賽,沒想到一舉獲得了最具人氣獎。
朱永媛從此嘗試兼職做模特,“還記得第一次做模特,站在T型臺上,面對無數鎂光燈,我拼命地克服膽怯和緊張。”但經過鍛煉,在T臺上我便平靜和自然起來。
朱永媛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獲了安徽省第七屆青年模特大賽平面組亞軍,安徽省校花大賽冠軍等諸多獎項。她的“名氣”越來越大,兼職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多,各地商家競相邀請她參加模特秀,車模展及各種演藝節目。
“第一筆兼職所得收入是400元,那時候就打算,把所有兼職所得收入全部積攢下來,專門用于公益捐贈。”就這樣,每次到了“該捐款”的時間,朱永媛都會拉著媽媽一起走進希望工程辦公室。2000元、3000元……多年來,她的愛心匯聚成一摞厚厚的捐贈證書。
在模特圈里,只有她把兼職所獲的收入全都捐出去,還要經常自己搭錢打車、化妝,讓人十分不解。“兼職做模特,捐款做公益,這兩件事都是我喜歡的,一下子可以做兩件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說這話時,朱永媛純真得像個孩子。
“典型的女漢子”
2014年,已經大四的朱永媛奔波于模特走秀、公益廣告、電影拍攝等工作場地。她自費參與拍攝的“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的公益廣告,如今投放在安徽省內的很多公交電子站牌上;她在拍攝一部鄉村電影時,經常熬到凌晨三四點,早上7點鐘就要起床化妝,繼續拍攝,10天只睡了20多個小時,人幾乎疲勞到了虛脫狀態。
除了公益捐贈,朱永媛還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多次去聾啞學校、干休所等地方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利用自己的教育學專業優勢,給社區小學生義務培訓信息技術。參加李鴻章故居志愿講解時,兩個多月起早貪黑,其間腳部意外骨折,她打著石膏,拄著拐杖,完成最后一次講解,現場的李氏后人也深受感動。近日,朱永媛獲得了學校“十佳青年志愿者”稱號,還被選為安徽省愛心滿江淮公益形象大使。
參加這么多“社會活動”,并沒有讓朱永媛放松專業學習,“只在業余時間參加演出,專業課不能落下。”朱永媛為自己立下規矩。2014年年底,朱永媛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以筆試第一的成績被安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錄取。
“典型的女漢子。”下鋪室友李露這樣介紹朱永媛,一點架子也沒有,和我們一樣,能瘋能玩,慷慨熱心,從不吝嗇分享學習資料、零食、化妝品。“有一次我肚子痛,躺在床上不能動,永媛聽說后,冒著雨跑了好幾條街買了藥回來。”讓外人感到意外的是,這個天生麗質的女孩并不熱衷名牌,有時還會穿“雷人”的“寢室服”。
“把當下的事做好,用心感悟生活,同時也去感動別人。演出、走秀對我來說是愛好,我不想靠此走紅或出名。我的最終理想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同時帶動更多人加入到公益事業當中來,讓社會多些感動,少些遺憾。”朱永媛說。
關于名和利,23歲的朱永媛比同齡人接觸得更早,但她對此卻有著超乎尋常的清醒和坦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