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比傳統課堂有意思多了!”
“應該怎樣給讀書筆記取個好的題目呢?讓我們來看些具體的例子。”電腦屏幕左邊跳閃出5條讀書筆記的截圖,右邊對應著做筆記同學的名字。
這是人大附中教師劉成章的微課課堂,8分鐘的視頻展示了25個同學的筆記題目,剖析了人物、物象、作者、讀者感悟和概括事件五個擬題角度。
“微課比傳統課堂有意思多了!”學生在家學習的反饋讓劉成章大為吃驚,“這可是同一個人講的呀!”
當霧霾天停課時,在家學習成為中小學生迫不得已的選擇。
“在家學習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山學校化學老師林紅炎介紹,視頻課教學具備所有常規教學的要素,只要學生有自覺性、有自制力,基本的課程就能得到保證。
云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羅志敏建議:第一,就教師來講,可在每學期開始前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根據自己所授課程的特點,明確哪些內容適合安排在停課期間解決,提前準備好必要的教學用具、相關作業安排等;第二,就學校教務管理部門來講,在制定課表的同時,還應制定一個停課期間使用的應急式課表,把一些適合在校外解決且能作機動調整的課程安排在應急式課表中。
課程內容需要線上線下相互協調
“霧霾期間,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景山學校設計了不同的內容,既有教材的拓展,也有興趣的培養。學生可以自主安排學習。”景山學校六年級組組長凌杰告訴記者,比如在語文綜合學習里劉佳老師的“霧霾的前世今生”一課就頗受學生們歡迎。不僅從“霾”字入手,探究古代霾的含義,還通過閱讀文字、圖畫、圖表等多種形式,說明什么是霾。
“我們會鼓勵學生自己統籌時間,自主創意實踐。”廣渠門中學副校長邢穎告訴記者,在家學習有別于學校的課程安排,可以自由讀書,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學校還針對中學生特點,要求完成“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對防治霧霾建言獻策”、為英文電影配音等開放性作業,充分貼合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傳統教育和線上教育各有優勢,傳統教育優勢在于互動,能看著學生的眼神和表情隨時調整課堂的節奏,而線上教育學生可以有充分的選擇性。從長遠來看,課程內容需要長期規劃,需要線上線下相互協調有彈性。”在劉成章看來,目前的幾種線上教育形式各有特色:微課是對知識點的濃縮精講,適合預習復習;視頻直播還原了真實的課堂形態,但互動性和課堂效果不易評估;而在微信、QQ上,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方式對教師的課堂組織形成了一定挑戰,而他們共同的優點則在于跨越傳統班級,實現資源共享。
未來教育將更個性化
“目前,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在硬件環境建設上有了巨大發展,在教學應用上要探索信息化的深層應用、創新應用,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個性化學習選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杰夫認為。
“選擇性、適應性、個性化、精準,這是未來學校變革的基本趨勢。”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余勝泉表示,基于互聯網的學習將成為學校的日常組成部分。學校教育服務的來源不一定來源于自己的學校,完全可以來源于隔壁的學校,來源于大學、企業甚至家庭,學校服務的供給具有了選擇性,互聯網的服務一定會進入到校園里。
余勝泉認為,在未來的學校,學生和家長可以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課程與活動,以反映兒童的個性、興趣家長的目標與價值觀。未來學校可以更精確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情感結構以及其認知特征,在大數據的支持下,未來學校的形態是一種自組織的。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