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育歸位
當作業的對象與實施的主體變成了家長,學生退避在作業背后,如此作業的價值可想而知。這樣的作業不僅使教育意味蕩然無存,而且成了阻礙家校合作的屏障,成為家長對教育產生意見與怨氣的焦點。作業的目的是為了發展學生,鍛煉學生,提高學生,任何偏離教育主旨的作業都應當回歸正常的教育軌道,還原教育的本真?!?/p>
叫停“家長作業”是教育本質的回歸,厘清了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學校與家庭的關系,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學生與作業的關系,從而讓作業變得純粹,讓教育變得單純。這在某種程度上解放了家長,純潔了家校關系?!?/p>
制度已經建立,但是,能否在現實中起作用,卻需要強大的執行力與推動力。如若學校以及教師不能夠充分理解教育主管部門制定此指導意見的良苦用心,不能正確認識作業的價值與意義,不能妥善處理教育主體與合作者的關系。那么,制度的落實終將大打折扣,以至于出現陽奉陰違、表面遵從、實質應付的行為。因為,畢竟貫徹與實施的真正主體在教師,如若教師依然存在懶惰與松懈思想,那么,諸如讓家長批改作業的現象仍會暗地里發生。因此,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校還應在檢查落實上下功夫,以保證好的制度能夠見實效。(安徽省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許艷麗)
家長該做的是“督促”
前幾天,有人向我提出有的家長根本不具備檢查孩子作業的能力。我很詫異:家長需要的不是檢查家庭作業的能力,而是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的能力。家長如果一開始不具備這個能力,那就要好好學習。如何做父母,本來就不是一件天生就會的事,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p>
當下,有些家長對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簡單偏執地抗拒。像語文、英語學科,大多數教師會要求孩子回家后朗讀、背誦課文,默寫字詞,訂正錯誤。這個“訂正錯誤”,被有些家長理解成“幫教師批改家庭作業”。但一般情況下,所謂“家庭作業”是要求學生回家后進行一些適當的口頭練習和書面練習,復習并鞏固所學知識。在這樣的復習中,學生有可能對課堂上不解的地方豁然開朗,產生溫故知新的效果。因此,我每接一個新班級,都會對家長反復聲明:督促孩子完成各科練習冊上的題目,這是家長的責任。而把練習冊帶到學校,講評、批改及督促孩子訂正,這是教師的責任。家長和教師都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近日,浙江省出臺文件,指出11種作業有可能增加學生和家長的負擔,要求學校和教師避免。該文件規定的一些“作業”的確應該取消,但“學校和教師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確實不夠嚴謹,至少應該補充“課堂”一詞,否則家長對孩子家庭作業的監督責任就被淡化了。(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青劍湖學校 沈麗新)
參與孩子成長才是正道
近日,《意見》一出臺,便贏得許多家長的掌聲。這種心態應該說是一種正常反應,因為近年來不少學校布置的學生作業需要家長參與才能完成,做完后還要家長簽名,家長壓力確實很大?!?/p>
但也要認識到,《意見》只是一種行業性規范,是對教師行為的約束,并不是對家長行為的限制。從學校和教師方面來說,“不得要求家長”是考慮家長在學識水平、能力和空閑時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不給家長提出統一的要求。從家長方面來說,雖然學校和教師不再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學生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但這是否意味著家長從此就完全作壁上觀?答案應該在每位家長心里?!?/p>
應該說,《意見》明確學校和教師不得再做相關要求,是讓教育真正回歸本位。但是,再怎么回歸也沒有理由讓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完全退場,成為看客。從這個角度來說,盡管沒有了硬性約束,家長還應該扛起應盡的那份教育職責,即用不同的方式,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為孩子學習提供盡可能多的幫助。例如,可以多督促孩子及時完成作業,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條件允許,還應認真檢查孩子的作業,發現問題,幫助孩子改正。(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黃笑寒)
關鍵是做好表率
浙江省政策一出,“解放”了家長,但并不等于家長可以“放手”不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指導意見非常明確:家長是作業的督促者、支持者和鼓勵者。由此,家長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p>
其一,及時與教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若孩子在思想上、心理上或學習上出現問題,可以與教師探討引導方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健康成長。
其二,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孩子在學校表現還不錯,但家庭作業總是一塌糊涂、馬馬虎虎,究其原因是家長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或者關心不到位,讓孩子養成了懶惰的習慣。
其三,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榜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班主任、任課教師往往只會影響孩子的某個時期,但父母的態度、情感、行為始終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更為重要的是,父母要促進孩子的精神成長。閱讀對孩子的精神成長意義重大,若家長能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打造“書香家庭”,相信孩子的精神世界會更加精彩。?。ㄆ压⒃u論獨立評論員 楊廷環)
“叫停”不利于家校共育?
“家長作業”的好壞對錯,實在不應一概而論。因為我們當前教育的理念、方式、環境、職能分工等,還存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一是傳統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矛盾沖突;二是教育結果論與過程論的矛盾沖突;三是學校正面教育與社會反面教育的矛盾沖突;四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分工合作的矛盾沖突。
這些矛盾沖突結合起來便形成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對立:一種是學校重視孩子教育,強調教育成效,而家庭則完全不配合,甚至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上與學校背道而馳,認為教育只是學校的事,于是將督促、管理、教育孩子看成是負擔;另一種則是社會、家長過于看重孩子的教育結果(分數、升學等),從而選擇應試教育,導致教師、家長、學生全部壓力大增,更是使素質教育無從談起?!?/p>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教師通過布置“家長作業”的方式,希望能督促不負責任的家長盡量配合學校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也希望過于重視分數結果的家長體會并分擔學校的教學壓力,并以手工、活動等親子作業的形式,促進家長逐漸改變教育觀念,重視孩子的能力發展?!?/p>
所以說,叫停“家長作業”其實不利于家校共育,正確的做法還是應當從加強教師培訓著手,堅定他們進行教育改革的信念,通過給學生布置實用、適量、適度的作業,并積極引導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不要包辦代替,而是要考慮是否有利于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思辨能力的提高、學習興趣的激發等,從而營造出家?;ハ嗬斫?、互相支持的共育氛圍,以達到促進孩子全面發展、身心健康成長的目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