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娘”顯示,關于“單人校”的網頁有458萬個,關于“福建+單人校”的網頁有71萬多個,關于福建單人校老師的故事也有不少。如,2006年9月10日媒體報道了只有兩名學生的福清市東張鎮瀨底小學,當年57歲的呂振先老師在這所學校教了33年;2009年11月5日《中國教育報》報道了福建省漳平市西坑單人校,陳明達在單人校或雙人校工作了24年;2010年6月1日媒體報道了建陽市回龍鄉半天霄小學,張貴旺老師55歲;2015年9月11日《閩北日報》報道了溪頭村教學點陳鳳金老師和學生……
綜合分析,“單人校”的存在,是農村山區生源減少和撤校并點形成的一種教育現象。地處偏僻、居民貧窮,是“單人校”的地域性特點;學生多為留守兒童,如果撤去“單人校”,這些學生很可能輟學,是“單人校”的學生情況;堅守在“單人校”里的老師,一般年齡較大,任教時間較長,是“單人校”的師資情況。這些因素,一方面是撤校并點后,教育部門因地制宜地實施了教學,政府對這些地區孩子的特殊照顧與關愛;另一方面反映了對學校合理整合的方法問題,及其“單人校”最終消失的必然性。
這幾年,“單人校”已經越來越少了,但即使還有一所“單人校”,也是政府和公眾心頭的一個疙瘩。“單人校”會有最好的老師,但“單人校”絕不會成為最好的學校。“單人校”會因為多、散、小、破成為政府財政的負擔,也成為師生安全的隱患,甚至貧困地區也因為孩子接受不均衡教育引發爭議。讓“單人校”盡快地消失,應當在加大農村寄宿制中心小學投資建設上下功夫,而不能因為有老師的堅守放緩這樣的投資步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