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即列席市政協會議,讓不少人對柳博的“背景”浮想聯翩。好事者都在猜這個孩子是不是富二代,有什么后臺,還有人質疑他穿的名牌阿瑪尼服裝,更有甚者,對13歲合不合適列席市政協會議也有爭議。不難看出很多人都把當前的社會不公直接映射到這件事上,這對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孩來說本身就不公平。至于說13歲不合適列席市政協會議更是不值得一駁,大家知道秦甘羅十二歲即拜相,吳周瑜13歲官拜水軍都督、漢朝霍去病19歲封驃騎將軍,那我們為什么要去質疑一個13歲的初中生列席政協會議呢。再說了,深圳的GDP那么高,出席的又是那么重要的場合,穿高檔一點的名牌服裝去會場也沒有什么不合適的,如果連這都成為質疑的理由,有些人就有些別有用心了,因為在這種語境下,13歲的初中生已成為教育不公的替罪羊。
一個年僅13歲的孩子,認真地提出要改革現行教育制度,重視素質教育,這種行為本身值得鼓勵。要知道人是多樣的,有的人在考試上無所不能,有的人在考試外有發展潛力,而我國的教育長期以來一直沒有認真的考慮過人的多元化,沒有用個性化的教育教育每個人,客觀上起到了一張考卷來決定孩子們的未來的作用。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知道這種應試教育有問題,但是大家依然裹挾其中,甚至成為推動這種教育方式的參與者。當有一個小孩鄭重地指出這種情況必須改變時,我們卻斷章取義,把小孩合理的建議作為新的教育不公,捫心自問,這對于一個13歲的孩子何曾公平過?
很多人都在問,不讓考卷決定未來,那要什么來決定未來?并且“王顧左右而言他”,很自然地將考卷即高考之外的方式等同于尋租行為,絲毫不理會人家提出的改變原有的應試教育模式,注重素質教育、綜合發展的倡議。這不禁讓我想到魯迅先生的《聰明人、傻瓜和奴才》,每個社會,都會有這樣一等一的聰明人,他們面對讓你受傷的舊有體制,唏噓一番,陪你說幾句體已的廢話,但他們絕不會去改變舊體制。當有人提出挑戰舊體制時,他們反而將提出挑戰的人當成了傻瓜,這樣的“聰明人”越多,我們的教育改革就會越來越舉步維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