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中之重。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的一種深刻變化,它既是一個過程,又是一種狀態。現代化的具體目標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而且因文化的多元性而各具特色,但其核心指向應是“世界先進水平”。教育現代化的內涵非常豐富,它包括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的高質量、教育治理現代化、教育國際化、教育信息化等,不同時期教育現代化強調的工作重點各有側重,但其關鍵要素是教育質量。教育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教育現代化水平的核心指標。因此,提高教育質量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中之重。世紀之交,我國高等教育邁出了大改革大發展大建設的步伐,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成為名副其實的高等教育大國,但高等教育質量相對較低也是一個客觀事實。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站在了由大向強的新起點上,加快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戰略選擇就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提高教育質量”破題,規劃了未來5年我國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我們要真正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提高教育質量上來,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高質量的現代教育。
高等教育現代化旨在立德樹人、促進人的現代化。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我們要提高教育質量、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歸根結底就是圍繞培養什么人和怎么培養人這個重大問題展開的,也就是要堅持育人為本不動搖,促進人的現代化。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重點任務貫徹到國民教育全過程。”《建議》明確了立德樹人是新時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時代要求。將于2016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高等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進一步確立了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彰顯了國家依法治教、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堅定決心。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對高等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直接影響高校的辦學思路。我們知道,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是高校的主要活動,共同的中心是培養人才、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但實踐中一些高校不能很好地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存在輕教學重科研的傾向。實際上,只有教學和科研都做到一流才是真正的一流大學。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要求高校從解決思想認識、評價體系、薪酬制度和教學評估等環節入手,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使重視教學的聲音變成實際的行動;要從革新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著力,使教學水平與現代化建設相適應,使先進的教育理念變成提高教育質量的實際效果。輕視教學,不注重立德樹人,就偏離了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方向。
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要正確處理重點突破與整體提升的關系。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后,調動了一批基礎好、綜合實力強的高校的積極性,這些高校希望在向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邁進過程中有所作為。這一方案印發后,廣東、江蘇、浙江等省先后出臺加大省級財政投入、建設國內“雙一流”方案,這將大大促進區域高等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促進我國高等教育逐步形成“高原隆起、高峰聳立”的可喜格局。實踐證明,集中資源、率先突破、帶動整體的建設路徑,將加快縮小我國與世界高等教育強國之間的差距,加快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在建設“雙一流”過程中,要抓住教師隊伍建設這個關鍵。提高教育質量、推進教育現代化,必須依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十三五”期間,要抓住教師隊伍特別是青年教師隊伍建設這個關鍵,把支持和扶持拔尖人才與幫助、培養廣大教師結合起來,使教師隊伍的職業能力和師德素養有一個整體性提升,為高等教育提高水平、辦出特色、由大變強、實現現代化打下可靠基礎。
高等教育現代化既是世界潮流,也是國際競爭的重要領域。作為現代化的后來者,我國在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后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越”。同時,還要善于形成“先發優勢”,創造性地解決其他國家未曾遇到的問題。把我們的優勢發揮好,才能更好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瞿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