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清華大學關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這所百年名校在教育教學方面啟動重大改革--壓縮本科生專業必修課,大力提高通識課質量,并專門打造高水平通識課程。“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怎么樣才能培養出這樣的人”這一問題是清華大學在此次教學改革中的焦點,貫穿了教改《意見》的始終。
不難想象清華大學推出此次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挑戰性。從醞釀到發布,清華的教學改革歷時2年。清華校內的一份報紙說:早在2012年11月,十八大后清華大學就開始醞釀全面深化的教學改革,直到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清華結合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形成了深化學校綜合改革的主要思路。
對于這次教改,清華大學教務處處長鄭力解讀說:整個教改中,最重要的一個目標是從原來的以教為中心轉到以學為中心。“老師不僅要注重教什么,更要注重讓學生學什么,學深比學多更重要。”他也提到:“改革最重要的是觀念的轉變,不是簡單的改課程,而觀念的改動則需要很長的時間。”
清華教改的序幕剛剛開啟,百年清華將怎么實踐這次教學改革中確立的培養理想人才的目標?這注定是一次充滿挑戰而又值得探索的旅程。
改革背景和挑戰
改革的背后是各種大環境的變化。對于清華學生來說,無疑是全國高校學生中質量最好的那一批,但他們可以從大學四年中學到什么?除了課程、知識之外,他們的價值觀如何確立?視野如何開拓?這都是此次教學改革試圖回答的問題。
陳吉寧校長在清華大學第24次教育工作討論會閉幕式上做了針對教改的重要發言,他在大會上數次提及“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和國際競爭力”。他覺得,與國外大學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相比,國內大學生普遍缺乏一種全球化的視野,而這種視野對一個學生、一所大學、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清華大學教學改革的背景,陳吉寧總結了幾點。第一,全球化深入發展。人力、資本、技術、信息等在全球范圍加快流動,各種聯系日益緊密。未來的人才要具有全球視野。第二,人類社會深刻轉型,經濟模式、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社會結構發生了巨變,導致人才的培養方式不同。第三,現在正是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階段,未來的人才應具備怎樣的價值觀和能力、知識結構才能與之匹配?第四,教育技術快速發展。其中一些技術的發展對高等教育的未來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催生全球高等教育的新格局。
各種變化對清華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挑戰。一是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陳吉寧提出,目前“我們的學生和老師關心的往往是眼前的、當下的問題,而對全球性重大問題的關注度遠遠不夠,對顛覆性的學術研究和技術突破不愿意或不敢投入。”二是如何在社會深刻轉型的形勢下把握人才培養規律?“清華要培養的不是有一技之長的匠人,而是具有領導力的未來社會引領者、開創者、建設者。避免人生目標的功利化、庸俗化,是學校面臨的又一個重大挑戰。”三是如何在促使學生個性化發展、多樣化成長方面有所突破? 陳吉寧提出,“學校教育的核心是要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土壤和環境,而不是替學生設計好路徑。如何改變現行培養模式,為拔尖創新人才大量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環境,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另一個嚴峻挑戰。”四是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創業能力?這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迫切需要。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是這次改革中的重點。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學校共有三大類專業,機車車輛類、鐵道運營類和軌道基礎保障類。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清華大學 教學改革 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中鐵二十局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機械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