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磁懸浮S1線采用的是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技術,與上海磁懸浮相比,列車時速只有100-120公里,對環境影響大大降低。相比傳統軌交,中低速磁懸浮具有節能、環保、噪音小、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高等特性,造價略高于輕軌,而遠低于地鐵。
專家介紹說,中低速磁懸浮列車行駛時,1米距離的輻射值比日常使用的電磁爐表面還要低,3米外的輻射值比微波爐輻射值的一半還低,到了5米遠,輻射值比使用電動剃須刀還要小,而到了10米距離,其輻射量完全淹沒在環境背景中,專業的檢測儀器都檢測不到了。
全線設站8座7座已開工
據法制晚報報道,北京市首條中低速磁浮交通線路S1線已基本全線開工建設,按照規劃將于2016年底開通。線路運營初期將配備10列6輛編組中低速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單向運輸3.2萬人次,屆時從門頭溝石門營到蘋果園僅需10分鐘左右。
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線(S1線)西段工程西起門頭溝新城西南角的石門營站,沿京原路(規劃三石路)西側敷設,之后線路向東依次跨越京原路、蓮石路至規劃沙石坑西側路路北,而后向北沿規劃濱河路南延路中間敷設至規劃石龍路,沿石龍路南側布置,跨西六環、永定河后,進入首鋼廠區北側,沿既有京門鐵路南側敷設至石景山區蘋果園站。
線路全長10236米,其中高架段9953千米,隧道段283米,共設車站8座,全部為高架站。在石門營站北側設車輛段一處。
S1線的修建可謂一波三折,這條西起門頭溝區石門營,東至石景山區蘋果園的線路曾于2011年初開工,但由于磁浮環保爭議和審批等原因遲遲未能實質性動工。
后由專業部門測試,低速磁浮車體不接觸軌道處于懸浮狀態,運行噪聲低,輻射強度小于電視機,工程建設不會對沿線周邊公眾生活環境形成電磁污染。
2013年10月,《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線(S1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市發改委批復。停滯的工程也于去年10月陸續復工。
中鐵六局北京鐵建公司作為主要承建單位,承建了包括首發石門營站、石門營站至小園站區間在內的全線“三站四區間”,區間工程量約達到全線區間工程量的75%,上午宣布開工。
記者獲悉,至此,除了蘋果園站隨著交通樞紐的規劃尚未開工之外,其余7座車站已全部開工。
輻射強度小于電視
磁懸浮線路產生的輻射會不會過大?對周圍環境和老百姓生活有無影響?
據北京日報報道,對于磁懸浮列車的輻射問題,國內研究電磁輻射的權威部門——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做的專業檢測報告顯示,磁懸浮列車直流磁場強度小于正常看電視對人體的影響,交流磁場強度小于使用電動剃須刀對人體的影響。同時,磁懸浮列車的電磁輻射強度也低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國際標準。
S1線建設之前,在河北唐山,一條1.547公里的工程化試驗線已經建成并為S1線提供了試驗的諸多幫助。此前,國務院參事沈夢培也曾自行聘請專業機構對唐山試驗線再次進行實地測試。測試結果顯示:中低速磁懸浮列車行駛時,1米距離的輻射值比日常使用的電磁爐表面還要低,3米外的輻射值比微波爐輻射值的一半還低,到了5米遠,輻射值比使用電動剃須刀還要小,而到了10米距離,其輻射量完全淹沒在環境背景中,專業的檢測儀器都檢測不到了。
同樣,線路周邊居民也不必對列車噪音問題過分擔心。“運行期間,列車將浮起約1厘米。”列車生產企業中國北車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S1線中低速磁浮列車的運行,依靠電磁鐵與軌道產生的電磁吸力使列車浮起,車身與軌道之間保持一定的氣隙而不直接接觸,從而沒有了輪軌激烈摩擦的噪聲。相比傳統列車,中低速磁浮列車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同時噪音低,穿梭在城市樓群間能“悄然而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