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文無關
東方網9月8日消息:一張照片內,一名年輕教師一手牽馬、一手扶住馬背上的孩子,在崎嶇的山路上前行;另一張照片里,還是那名男教師,背著女孩,趟過湍急的溪流……昨天下午,來自湖南的鄉村特崗教師劉習聰走上華東師范大學講臺,面對400多名華師大2015級師范生及上海師范大學師范生,講述自己的鄉村教師生活,引來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
今年是“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簡稱“特崗計劃”)實施十周年。十年來,“特崗計劃”共招聘50多萬名大學畢業生到中國中西部地區1000多個縣的3萬余所農村學校任教,為我國農村教育戰線補充了大批優質教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青春的活力。劉習聰老師就其中的一員。
“這里四處是大山,沒有網絡。我所在的學校是貴州威寧縣最偏遠的一個鄉,去一次縣城,先要走30多公里的山路,還要再坐6個小時的拖拉機”,劉習聰就在這種環境下開始了自己的特崗教師生涯,一呆就是7年。劉老師在這里不僅教書育人,每天還要接送孩子們上學回家,更重要的是,他的出現,改變了當地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觀念。一個孩子準備輟學,家里因為窮,要讓他去城里當洗碗工。劉老師得到消息后,反復做家長工作,并為這個孩子帶來了資助。最終,這個孩子高中畢業,并以高出貴州一本線70多分的成績考取了一所一本大學,這是當地大山里走出來的第一名本科生。此后數年,劉老師一共帶出了16名本科生,他們分別考取了北京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
昨天的這場“播種希望與未來——鄉村特崗教師巡回報告會”由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主辦,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華東師范大學承辦。除了劉習聰老師外,來自重慶的蔡小琴老師帶來了10年的支教故事。
鄉村特崗教師的故事感動了上海的師范生們。華東師大小葛同學說,自己也來自偏遠的西北地區,希望在劉老師、蔡老師手里接過特崗教師的接力棒,“我也要在最偏遠的大山里收獲親情與溫暖,把孩子們一個個送出大山,去圓他們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