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技能比賽上,被子橫著鋪,學生唰啦一抖,剛化好的職業妝就變了樣,口紅印子留在了白床單上!這可是省一級選拔上來的選手啊。”5年前,首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全國旅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韓玉靈非常吃驚。學生也有苦衷,受師資水平、設施設備所限,也缺少正規、專業的訓練,他們甚至不知道比賽的正確標準。 可是,有了行業的指導,通過制定和修訂教學標準,以及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整合各方資源辦職業教育……一切開始變得不一樣起來。“5年過去了,裁判打分越來越難,因為選手的差距越來越小,這說明學生的整體水平提升啦!”韓玉靈欣慰地笑了。 轉變機制 變“管不住”為“管得好” “星級酒店房門卡早已經換成了智能卡或IC卡,可是一些酒店專業的教材還在講傳統門卡甚至鑰匙怎么用。”韓玉靈還記得,行指委成立之初調研發現,很多地方的職業教育與行業發展脫節嚴重。 “職業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各行各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與產業有著與生俱來的“血緣”關系。新中國成立之初,工學結合和行業企業辦職教是普遍模式。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于行政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等因素的影響,客觀上弱化了行業組織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一些地方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課程、教師等沿襲學科理論教學模式,職教尤其是高職成了本科的“壓縮餅干”,“教育性”有余,“職業性”不足。學生無法獲得充足的工作經驗和技能,職教市場出現人才的結構性短缺和結構性過剩并存的“怪象”。 “以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為例,2015年前,設置了14個專業目錄,五花八門,怎么好聽怎么設,有的專業方向甚至只有一個學校在招生。”韓玉靈說,對市場和人才需求心中無數,又缺乏教育教學規范和國家標準,一些院校的職業教育失去方向。 2010年,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辦學機制,成立了行指委。行指委是受教育部委托,由行業主管部門或行業組織牽頭組建和管理,對相關行業(專業)職業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研究、咨詢、指導和服務的專家組織,也是指導本行業職業教育與培訓工作的專家組織。目前,全國有行指委62個,涉及交通運輸、煤炭、電力等諸多傳統行業,也涉及電子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物流等新興行業,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的各個門類。每個行指委成員約50人,由政府主管部門負責人、全國各地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專家和相關行業的企業家、專家等組成,堪稱行業指導的“國家隊”。2011年,教育部印發意見,要求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通過授權委托、購買服務等方式,把適宜行業組織承擔的職責交給行業組織。 “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很多原來由政府承擔的職能需要轉移到行業組織身上,如職業標準、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和修訂、人才培養質量的第三方評價等。”全國民政行指委秘書長趙紅崗說:“把適宜行業承擔的職業教育職責交給行業組織,有助于解決一些‘看得見、管不住’或‘管得了、效果差’的問題”。 聯想教育培訓事業部總經理王魯則認為,將適宜行業承擔的職業教育職責交給行業企業,能提高人才培養效率,為企業節省人才培養費用。比如聯想集團在對職業院校學生的授課中,就會重視“以學生為中心,思考和學生培養相關的課堂要素,不斷回答誰來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學發生在什么環境、怎樣導入企業文化等一系列問題。” 嚴格標準 變“拍腦袋”為“聽指揮” “嗞啦……”紅油鍋里滿盛著辣椒,一股焦香飄來,正在炒料的小王頭上微微滲出汗,老師在旁邊不時指點,這是重慶火鍋學院的授課現場。 還有教火鍋的學院?原來,這所學院的誕生源自行業的敏感觸角。據重慶火鍋協會調研顯示,火鍋店僅在重慶就逾2.6萬家,產業鏈條正在向上下游延伸,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十分緊缺。在這里,學生將學到原料選擇、廚政管理、火鍋店選址、成本核算等知識,因為行業牽線,重慶市知名火鍋大廚將親自授課。半年期內的學員畢業后,通過考試可以獲得結業證書;兩年期學員畢業后,還能獲得相關中專文憑。 行業不僅給職業院校“指方向”,更是制定教學標準的關鍵。教學標準是職業教育的“指揮棒”,如果出了問題,就會“適銷不對路”。“原來有一些職業院校學生對企業的工作流程、規范不熟悉,缺乏動手實戰能力,只得‘回爐再造’。”王魯認為,教學標準、專業設置的不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 對此,我國啟動了中職專業教學標準、高職專業目錄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因為職業教育的需求主體和用人主體本來就在行業和部門,因此行業更了解技術技能的標準。”趙紅崗分析說,行業對接企業和院校,就便于指導制定出與職業標準相對應的教學標準。 “前幾年,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比較盲目,什么專業熱門就一擁而上,有的甚至在一些新專業的標準、內涵、資源、師資、服務對象都尚未明確時就紛紛上馬,其結果可想而知。”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陳曉明介紹,有了行指委,可以用“追本溯源”的思路,用行業發展要求倒逼教學標準制定。其具體路徑包括“行業發展趨勢—企業人才需求—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教學標準”。 “標準的制定,有效促進了職業教育與產業的對接。”陳曉明說,機械行指委還根據機械工業轉型升級的要求,設置了智能控制技術等新專業或方向,給院校發展指明了方向,就拿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來說,2013年僅有兩所院校開設,2015年就已達45所。 由行指委牽頭制定標準,最大優勢就是有行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廣東旅游職業技術學校與山東旅游職業學院,在廣州南沙大酒店多年探索基礎上,通過采用“校企貫通、產教一體”模式,探索了新型實習標準。他們將人才培養分為校內和企業兩個階段,將靜態的、平面的學校教育與立體的、動態的企業實戰結合在一起,教師能轉換為企業咨詢師,企業管理者能轉換為培訓師,學生能轉換為職業人,實現了學校和企業的雙贏。 在62個行指委的參與下,我國實現了教學標準與職業標準的全面對接,制定并公布了410個高職專業、230個中職專業教學標準。“指揮棒”確定了,職業教育找到了方向,學生發展找準了路子,“適銷對路”有了新希望。 整合資源 聚“滿天星”為“一團火”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學生李事微是個有點靦腆的男孩,原來上臺講話都會緊張發怵,可現在,他已是一名出色的婚慶主持人,在第六屆全國民政職業技能大賽禮儀主持人比賽中,斬獲兩個一等獎。“這得感謝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李事微說。 原來,在“行業協會樞紐式現代學徒制”中,行業協會搭臺,企業、學校唱戲。李事微在學校學到的每門核心課程,都由行業專家與校內教師共同承擔,課后還能跟導師去婚禮現場學習。“這不僅僅等同于‘師傅帶徒弟’,而是學與教的形態重構和內涵提升。”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屠其雷說。 行業組織就像一張網,將所有支持職業教育的力量編織進來,聚“滿天星”為“一團火”。 整合包括政府部門、行業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職業院校等各方資源,是民政行指委最重要的任務之一。5年過去了,其組織成立的中國養老產教聯盟共吸納340家行業企業及職業院校參加,主辦的“養老服務業產教對接論壇”打破了一些單位“老死不相往來”的封閉局面,大大激發了各辦學單位的活力。 “民族職業院校、民族技藝傳承人和相關行業企業由于地域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呈現各自為政、孤軍奮戰的狀態。民族技藝行指委參與主辦的職業教育與產業對話活動有效打破壁壘,成為推進職業院校與民族特色產業合作的良好開端。”國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長、全國民族技藝行指委主任委員田聯剛介紹。在這次對話活動中,76家(位)院校、企業、民族工藝大師達成合作意向59項。 機械行指委匯聚了一大批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專家,不僅聯合相關行業組織組建了面向現代職業教育創新實踐的“機械工業人才培養行業聯盟”,還在北汽集團、濰柴集團等25家大型企業中建立了教師實踐基地,截至2015年底,已累計培訓教師近3000人次。 水利行指委參與組織職業教育示范院校、示范專業建設,相關水利院校和專業點先后得到財政投入1.75億元,拉動相關方面投入10.98億元,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中鐵二十局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機械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