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了《現代學徒制需要培育“匠心精神”》(《中國教育報》2016年3月30日)一文,筆者認為,在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時候,確實應該融入“匠心精神”培養職校生,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質量,造就一批“大國工匠”。但是,僅讓職校生具有“匠心精神”還不是解決當前我國職教“進口”不暢的關鍵和抓手。 誠然,“匠心精神”不但是貫穿于中國學徒制的基本精神和成功訣竅,也是西方學徒制的一條永恒紅線。實施現代學徒制必須以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匠心精神”為切入點,形成終身敬業、樂業、精業的神圣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努力培育學徒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崇高信仰,認真打磨每一件作品,實現“零次品”“零瑕疵”,以次品、殘品為終身之恥,永遠追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高遠境界。但是,“匠心精神”雖然能夠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提高技術工人的素質和產品質量,甚至有助于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邁進,卻難以改變社會上“重術輕技”的傳統觀念。技能型人才的上升通道狹小,地位和工資待遇偏低,這是職業教育被歧視,從而“進口”不暢的一個更為直接和關鍵的原因。思想決定行動,思想又在某種程度上受地位、待遇的影響。一個處于上升通道狹小、地位和工資待遇偏低的人,怎么會有心思專注于“匠心精神”的鍛造?即使像胡雙錢那樣的“大國工匠”,在飛機制造行業干了35年、擁有“金屬雕花”技能,一家人也是一年多前才從住了十幾年的30平方米老房子搬了出來,住進貸款買的70平方米新家。這樣的人全國能有幾個?現在的職校生能做得到嗎?長此以往,可謂是“大國工匠”的悲哀,是國家的悲哀! 要讓更多的人,或者說讓成千上萬的技能型人才具有“匠心精神”,支撐起中國制造、中國創造,除了學校要加強教育,使其貫穿于現代學徒制的實施全過程,還有更根本的,就是落實《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破除原先制度設計上造成的障礙,盡快“研究制定技術技能人才激勵辦法,探索建立企業首席技師制度,試行年薪制和股權制、期權制”“應用型人才評價應根據職業特點突出能力和業績導向”“暢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方面人才流動渠道”,在全社會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良好氛圍,讓工匠們能享受到像工程師、科學家一樣的地位和尊重,拿到與文體明星不相上下的薪酬,不必為在市區買70平方米的房子而貸款。這樣,職業教育得到真正重視、吸引力大大增強、人們自覺選擇職業院校、招生陷入困境永遠成為過去、既“出口”順又“進口”暢的職教新局面形成,現代工匠能夠成就出彩人生的時代也就為期不遠了。 |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中鐵二十局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機械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