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星期五,晴。最近,我們開始了期中考試。在4月9日我們考了外語,但都不理想,外語本是我的強項,可這次只得了94分:錯了2道聽力和2道選擇。就連外語最好的同學也只有99、98分。在10日,大家又考了語文,但是也不怎么樣,基礎和閱讀扣分在5分以內的幾乎沒有,結果全班被語文老師罵了一通。還好我只扣了2分,好像是全班扣得最少的一個。11日的數學最好,得了100分,不過全班有11個呢,也算不了什么太好。”
看到學生寫的這篇日記,心中確實不好受:教育扭曲了孩子的心靈。孩子不但沒有從教育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還多了更多的苦惱。很多孩子的關注點不是自己學到多少東西,而是比別人強多少。孩子從接受學校教育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被裹挾進入競爭的軌道。每一個孩子似乎都打了競爭激素,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超越別人。而競爭的結果就是你死我活。競爭意識被過早地灌輸到頭腦中,孩子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
過度的強調競爭,把學習的快樂建立在超越別人的基礎上,這是一種被扭曲的畸形教育價值觀。教育的目的不是超越別人,不是把愉悅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而是一種內心的自我和解。這種價值觀主導下的競爭,會讓互助、誠實、守信等品質的落實大打折扣。建立在競爭基礎上的朋友關系、同學關系都不再純潔,會有明顯的個人功利烙印。學校是最純潔的地方,過度的強化競爭會異化很多原本純潔的東西。
教育不僅有競爭,還應該有人情味。教育應該讓人更像人,而不是機器,為了任務冷冰冰的。學校應該讓孩子多體驗人性的美好,體驗學習的快樂,而不是讓孩子一直處于競爭的態勢。過度競爭可能隱含著一種極端危險的信號。競爭是一種外驅動,如果能夠在競爭中獲得持續的激勵,就能夠繼續學習。一旦在持續的競爭中失利,學生就很容易選擇逃避。外驅動的學習動機,會隨著外驅動的變化而變化。學習應該啟動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學習是一種自我的完善過程。
我們要讓孩子很清楚地知道,學習不是為了成績,不是為了名次,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我成長。
學校應該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過程樂趣,而不是終端的考試成績,把評價放在整個學習過程當中,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長。僅憑一兩次考試分數,就把孩子分為好與壞,顯然過于隨意和任性。體現孩子成長進步的不僅僅是考試分數,還有認知能力的提升、同學之間的交往,等等。
讓孩子多一點快樂、多一點分享,少一點狹隘、功利的競爭。
甘肅北方技工學校(華山教育集團·軌道交通運輸學校)是由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甘肅省唯一一所以培養軌道交通運輸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任務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3084738067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