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物流瞄準世界一流的自信從何而來?
近日,中國鐵路總公司作出了“深化鐵路貨運改革,推動鐵路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的決策,并提出“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將鐵路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現代物流企業”的目標。(據5月13日《人民日報》)
長期以來,鐵路貨運組織方式始終處在計劃經濟體制束縛中,與市場經濟不相匹配、很不適應。可以說,傳統的貨運組織方式越來越由“滯后”變成為“障礙”,先是絆倒了別人,滿足不了客戶,適應不了市場;后又絆倒了自己,使鐵路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近年來,由于自身觀念滯后、手段落后、市場不認可、客戶不信任,造成既有貨源不斷流失,加上經濟形勢的變化,煤炭能源結構的調整,導致鐵路貨運量大幅下降。
在這種不利局面下,鐵路提出了“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將鐵路發展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現代物流企業”的宏偉目標。筆者認為,鐵路欲再次成為物流行業的領跑者的戰略規劃并非空穴來風,實現此戰略目標的自信來源于鐵路深化改革的決心。
深化貨運改革,加快鐵路向現代物流轉型步伐。12306“鐵總”已經深刻剖析了自身在現代物流市場中的劣勢,認識到發展現代鐵路物流是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更好地發揮鐵路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骨干作用的客觀要求。
鐵路已經對運輸組織方式進行深層次改革。與其他公路、民航相比,效率一直是鐵路的競爭短板。適應電子商務時代對時效的要求,鐵路必須優化運輸組織方案,對高鐵列車、貨物快運列車、貨物直達列車等運輸方式,提出有競爭力的全程運到時限,提高運輸速度,大幅縮短運到時限。
鐵路貨運改革已經深入至經營理念、業務流程、管理機制的重塑和再造層面上,使整個營銷體系更加突出客戶導向,運輸組織更加便捷高效,物流的網絡布局更加合理,信息技術和財政金融各項手段保障功能更加完備,推動各方面管理與現代物流發展相適應。在優質服務方面及合理收費方面,鐵路已經從現代物流的角度,通過制定個性化、科學的運輸方案,使企業生產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庫存量大幅度下降,為企業節約成本,拓展運價空間。
對于鐵路而言,再次成為物流業“老大”也是一場革命,各方面深層次改革必將為鐵路開辟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