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學校主體、地方主責”工作定位
積極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
地方本科高校必須堅持以地方需求和學生就業為導向,立足“地方性”、“應用型”、“重特色”的辦學定位。
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是已有辦學思想、辦學模式的調整,不是“掛牌”,不是“更名”,不是“升格”,也不是爭資源、要資金。
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辦學的方方面面和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需要整體謀劃,綜合施策,統籌推進。
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是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提高高等教育宏觀質量、增強高等教育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是地方高校深化改革內涵發展、主動服務地方需求、增強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的必然要求。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指出,要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劉延東副總理就“地方高校轉型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相關部門和各地加強指導。中央領導的重要指示批示,為我們做好“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隨著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實體經濟迅速壯大,社會對人才的規模、類型、質量需求均發生了新的變化,對高等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本科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主體力量,承擔著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的重要使命,已經為地方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辦學現狀令人堪憂,存在著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不清晰、學科專業設置不合理、師資隊伍素質不適應、服務地方能力不夠強、畢業生創業能力弱、就業率低等突出問題。問題倒逼改革,我們必須以改革的思路和辦法來破解難題。
準確把握地方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
高校辦學定位是對“辦什么樣的高校”的基本回答,是辦好一所高校的根本前提。地方本科高校承擔著為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適用人才,提供科技文化支撐的重要職能和使命,這就決定了地方本科高校在辦學定位上,必須堅持以地方需求和學生就業為導向,不能好高騖遠、脫離實際,而應立足“地方性”、“應用型”、“重特色”的辦學定位,確定學校發展目標,明確發展思路,設計發展路徑。
一要強化“地方性”辦學定位。要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辦學,以服務地方需求為主線來確定學校的發展目標。要堅持體現地方特色,實現與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努力培養地方急需的各類人才,開展促進地方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全方位為地方發展做好教育服務、咨政服務、科技服務、文化服務和信息服務,真正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源動力。地方本科高校與所在區域具有天然的聯系,只有準確把握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才能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實效性。實踐證明,就業質量高的專業,往往是融入地方經濟發展、真正滿足地方需求的專業。所以,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上,地方本科高校不能“追著熱點跑”,不能“跟著感覺走”,而必須在科學準確把握本區域人才需求的基礎上,確立專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契合度。因此,地方本科高校一定要肩負服務地方的責任和使命,根植地方、依靠地方、融入地方,在服務中爭取發展空間,在為地方作貢獻中獲得發展資源,成為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要突出“應用型”辦學定位。首先,要加強應用學科專業建設。實施學科專業一體化發展策略,密切跟蹤地方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的趨勢動態,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要結合學校實際,調整學科專業設置,著力打造一批地方(行業)急需、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形成若干個學科專業群,著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支柱產業輸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供高水平科技服務和咨政服務。其次,要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據統計,發達國家人才的需求結構比例為:從事科學研究的拔尖人才約占5%,從事設計研發的專門人才約占30%,從事生產、管理、服務等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人才約占65%。盡管不同國家因現代化程度不同,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比例有所差別,但對基層一線工作的人才需求比例大致相當。地方本科高校應當主動適應本地區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等基層一線工作的本科層次人才為重點,著力培養到基層、進企業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應用型人才。第三,要開展應用科研服務。地方本科高校要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主動對接地方支柱產業和產業集群開展科學研究,使科技創新同產業發展聚好焦、接好軌,通過與企業合作創辦技術研發機構,提供技術指導、技術轉讓或者技術入股等方式與企業開展技術合作,為企業提供科技服務,要把學校潛在的科技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努力成為支撐地方產業升級和技術積累的重要平臺,在區域創新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要堅持“重特色”辦學定位。辦學特色是地方本科高校持續發展的活力源泉。對于地方本科高校來說,模仿跟隨是不可能形成特色的。實現特色發展,就是要錯位競爭、差異發展、揚長避短、走創新發展之路,著力在提高水平、辦出特色上下功夫。我們強調特色發展,不是另辟蹊徑、另起爐灶,而是要在尊重辦學規律、堅持辦學傳統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和地方需要,辦出體現地方需求的特色。要深入研討比對,認真規劃統籌,調整支持政策,優化資源配置,強化辦學“底色”,突顯辦學“亮色”,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思路,在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承創新上爭取“唯一、第一”,著力在“獨特、優特、新特”這三個“特”字上下功夫,以特色提升競爭力,以特色擴大辦學影響力,以特色促進學校發展。
全面把握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工作基礎
在教育部指導和推動下,多年來各地各高校積極推進辦學體制機制和教育教學改革,在貼近地方需求辦學、大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改革實踐經驗,形成了一批示范性成果,為全面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做法,打下了堅實的工作基礎。
一是系統培訓,切實轉變辦學理念。2010-2012年,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連續組織舉辦了6期新建本科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培訓班,對新建本科院校主要領導進行全覆蓋培訓,培訓校領導近500人,推動新建本科高校轉變辦學理念,明確辦學定位,堅持立足地方、服務地方,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二是需求導向,及時調整專業設置。2012年對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進行了修訂,撤銷了129個不適應需要的專業,超前部署了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關學科專業。按照“以寬為主、寬窄兼顧”的原則,合理確定專業口徑,既有滿足綜合性大學培養“寬專業、厚基礎”人才的寬口徑專業,也有面向行業和企業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設專業,更好地適應了我國高等教育多層次、多類型、多規格人才培養的新需要。
三是改革驅動,實施“本科教學工程”。以“本科教學工程”的質量標準研制、專業建設與綜合改革、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實踐基地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和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等五大重點項目為抓手,推動各地各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尤其注重地方本科高校專業建設,通過3000余個“特色專業點”和“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在本科高校的布點,促進專業鏈對接產業鏈,引導地方本科高校圍繞區域支柱產業需要,提高特色專業、優勢專業集中度,加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力度。
四是創新引領,實施系列“卓越計劃”。在卓越工程師、醫生(中醫)、農林人才、法律人才、新聞傳播人才等系列“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始終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這一主線,探索高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新機制。目前,系列“卓越計劃”和“本科教學工程”已形成國家、地方、學校三級體系,覆蓋所有地方本科高校。僅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例,實施成效顯著:148所地方本科高校參與了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簽約企業5768家,承擔教學任務的企業教師有9459人,高校派往企業的進修教師3862人,校企共同開設課程3647門,每年企業投入資金近10億元。遼寧、江蘇、安徽等15個省啟動實施了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普遍按照“政府推動,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分類實施”的工作原則,采取分行業、分類型、分步驟、有重點穩步推進,加強省級部門統籌協調,爭取政策支持,推動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打造適應工程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工程型教師隊伍,多途徑加大投入力度,提供經費保障。“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已引起國際同行關注,得到社會認可,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卓越計劃學生的專業水平、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優勢明顯,希望加強合作。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本科 部分 地方 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中鐵二十局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機械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