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培養過程
(1)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學校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學校要制定并嚴格執行課程教學要求(標準)和教學大綱;要積極促進教與學、教學與科研的緊密結合;要重視備課、講授、討論、作業、答疑、考試等各個環節;要積極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考試評價方法的改革。
(2)實踐教學。創新人才培養知識是基礎、思想是關鍵、實踐是根本。實踐是根本的原因在于:認識來源于實踐,又在實踐中應用、發展和驗證;思想源于思維,而思維過程就是一個實踐過程;能力在實踐中形成,又由實踐表現與衡量;品德在實踐中養成,也由實踐表現與衡量。創新人才四種基本素質--知識、思想、能力和品德,都離不開實踐。高校應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理念,強調 “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強調 “學中做”、“做中學”、“做中思”;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建立與理論教學密切結合的實踐教育體系;應大力推進實踐教學內容及方式方法改革,增強實踐育人效果。
(3)第二課堂。第二課堂是指培養方案中所規定的主要教學環節以外的其他教育教學環節。學校應高度重視第二課堂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并完善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應加強德育教育體系建設,在充分發揮第一課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德育教育優勢;積極支持各種類型健康向上的學生社團和俱樂部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應注重建設美麗的校園環境和濃郁的校園文化,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感染、熏陶和激勵;應充分利用學科和科研資源,為學生提供學術環境,支持學生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應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應積極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國內外跨校和跨文化學習交流的機會。
(4)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深化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研究。學校應將教學改革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推動力,應將教學改革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應將教學改革與研究變成廣大教學工作者的自覺行為。學校應大力推進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模式改革,推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5. 學生發展
(1)招收及生源情況。招生工作是人才培養工作的起點,生源質量是培養質量的起點。生源數量與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聲譽。學校應高度重視招生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優秀考生,提高生源質量。
(2)學生指導與服務。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人才培養要以學生為本。學校應關心每個學生,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校應建立完善的學生指導與幫扶體系,幫助學生成長成才;應采取有效措施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學生指導,關愛學生。
(3)學風與學習效果。學風是學校學生群體或個人在對知識、能力的渴求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帶有傾向性、穩定性的治學態度、學習方法和行為, 是學生內在學習態度和外在學習行為的綜合表現。學風是一種無形力量,它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人才培養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學校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學風建設,形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機制、環境和氛圍,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學習效果是指學生的學習成就,也是學校人才培養的結果,具體體現為德、智、體、美等方面。
(4)就業與發展。畢業生的就業與職業發展情況是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窗口。畢業生就業率與就業質量,反映了學校人才培養被社會的認可度。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情況,是對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反映。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的合理性、人才培養培養目標的達成度等,最終由畢業生的職業發展來檢驗。畢業生的職業發展主要指學生畢業后一段時間(例如5年后)在社會與專業領域的發展情況。
6. 質量保障
(1)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高等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指學校以提高和保證教學質量為目標,運用系統方法,依靠必要的組織結構,把學校各部門、各環節與教學質量有關的質量管理活動嚴密組織起來,將教學和信息反饋的整個過程中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切因素控制起來,形成的一個有明確任務、職責、權限,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教學質量管理的有機整體。只有建立一個完善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才能確保教學質量持續提升。
(2)質量監控。質量監控是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職能之一。學校應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和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對主要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實施有效監控;應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學督導隊伍,對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檢查、監督和指導;應建立完善的評教、評學制度;應定期開展課程評估、專業評估和學校二級學院(系)的教學工作評估。
(3)質量信息及利用。質量信息的統計、分析及反饋,是質量保障體系有效運行的重要保障。建立質量信息公開制度,是高等教育質量接受社會監督和評價的重要途徑。學校應建立制度,對能反映教學質量的信息進行跟蹤調查與統計分析,例如:生源質量、在校學生學習狀況、應屆畢業生就業去向和就業質量、畢業生職業滿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畢業生社會滿意度等,以及對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相關機構與個人。學校有責任向政府報告和向社會公開人才培養質量信息,接受監督與評價。
(4)質量改進。質量改進是針對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采取有效的糾正與預防措施,并對質量保障體系進行持續改進,達到持續改進質量的目的。學校應針對質量監控和質量分析中發現的質量問題以及提出的質量改進建議等,制定糾正與改進措施;配備必要的資源,進行質量改進,并對糾正與改進措施的有效性適時進行評價。
三、結束語
審核評估范圍規定了審核評估的“必檢項目”,深刻認識其結構、關系與內涵,對正確把握審核評估至關重要。審核范圍的6個審核項目作為本科培養體系的核心要素,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整體。從考察角度,就橫向而言,可將6個審核項目分成達成性、形成性和保證性三類;就縱向而言,項目、要素和要點三個層次自上而下包含但不限于、自下而上必要但不充分,因而對審核范圍的考察應該自上而下進行。為了發揮要素的潛在效應,在考察某一項目(要素)所包含的要素(要點)時,一定要將其他項目(要素)的相關要素(要點)也一并納入進行考察。正確把握每一個審核項目與其所包含的審核要素間的關系,對全面考察審核項目至關重要。引導性問題是示范和非限定性的,是為幫助深度考察要素而設置的,不能取代審核要點。要深刻理解每一個審核要素的內涵,這是把握審核范圍的關鍵。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內涵 范圍 結構 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中鐵二十局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機械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