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超越專業界限,貼近日常人生
向非中文專業的學生講解這些文學研究中的專題性成果,學生能不能接受,或者說有沒有興趣呢?有,而且我在實踐中強烈地感受到這樣做的效果很好。這里的關鍵,是如何選擇講授的內容。太專業的內容,非中文專業的學生缺乏興趣,或者不容易接受,會影響教學的效果。我的體會是,選擇的標準應該是在校大學生一般都比較關注甚至喜歡。要一般大學生都比較關注或者喜歡,那就只能是一些帶有普遍性的文化問題,或者是擁有廣大讀者、在大學生中很有影響力的作家和作品。前述五四文化傳統,屬于在校大學生都會關心的文化問題,因為五四所確立的價值觀念,對于今天的大學生理解中國文化傳統和中西文化的關系、確定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仍然具有重要的參照意義。換言之,這一問題已經跨越了專業的界限,被絕大多數的大學生所共同關注。只要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而又關心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和未來命運的人,都不會漠視五四的意義,所以提出從什么立場來反思五四傳統這樣一個既有學術價值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對他們會有吸引力。
前述沈從文的湘西題材小說與道家藝術精神的關系,之所以對非中文專業的大學生也有吸引力,是因為沈從文在大學生中影響很大。許多學生,不分文理專業,都欣賞沈從文小說浪漫抒情的田園牧歌風格,欣賞他的小說對人性美、人情美、風俗美的如詩如畫的描寫,欣賞他小說語言的那種詩性意味。雖然這一論題中的道家藝術精神專業性很強,但道家的觀念其實早就滲透到了普通中國人的潛意識中。只要是在中國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他或多或少都會在其文化意識中帶點道家的因素,一旦條件適宜,就會反映到意識層面,對其思想和行動產生重要影響。所以,授課時只要把握住沈從文小說對一般大學生具有吸引力的審美方面,把握住他小說風格中的道家藝術精神在日常人生中的表現形式及其意義,在分析時想方設法地靠近這些學生的個人日常經驗,借助通俗生動的語言把這些美的意味和思想的精粹傳達給學生,要喚起他們的共鳴并非難事。學生,哪怕是理工科的學生,都是能夠理解并有興趣進一步思考的。通過這樣的思考,他們可以把個人的審美實踐和人生經驗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向非中文專業大學生開設文學類公選課,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的一項重要措施。不過這一舉措如何落實得好,在實踐中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不僅使學生喜歡聽,而且讓學生聽后受益,既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又提高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這顯然是一個值得進一步探索和思考的課題。我的上述想法,僅是一得之見,而之所以在設計中側重于依憑我個人的科研成果來講授,主要是考慮到這樣講起來比較生動,也更具體,學生容易受到感染和啟發。
[本文為湖北省和武漢大學教研項目“文學類公選課體驗式教學法研究及實踐”的階段性成果]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管見 國恩 文學類 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中鐵二十局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機械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