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女防老”,這個名詞說出來雖有些新奇,但它其實早已成為許多人心照不宣的選擇。在網絡上,有這么一句流行語:生男孩是建設銀行,生女孩是招商銀行。戲謔的背后,不難發現其代指之意:生兒像建行,取“建設”之意,生了兒子后要努力打拼,為兒子未來買車買房、娶妻成家早做準備;生女兒就容易多了,如招行,取“招商”之意,生了女兒安心養,將來靠女婿賺錢養。吐槽中傳遞出如此價值化的生育觀,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近日,一則“想要女兒男嬰被棄”的新聞占據了大眾視野,四川兩環衛工人在小區路邊發現一名棄嬰。嬰兒腳踝上有張紙條:“因第一個是男孩,第二個還是男孩,第三個想要女孩。”遺棄理由竟是怪孩子性別不爭氣。被性別、價值大小、回報額度量化了的生育觀,是當下社會浮躁虛榮的畸形產物。
無論是過去的“養兒防老”,還是如今的“養女防老”,為人父母者都不應該忽略一個初心:孩子,是你在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陪伴和延續,參與呵護一個生命的成長是世上任何東西都替代不了的歡愉,而量化了的生育觀只會讓利益世俗摻雜其中。至于考慮生男生女,既不是自己能決定的,也不該杞人憂天,順其自然就好,用某種特定的價值觀來評判本就有問題。不論是對“養兒防老”趨之若鶩,還是對“養女防老”深信不疑,結果必然是對孩子性別抱怨諸多,產生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的畸形思想,甚至導致遺棄孩童這樣殘忍冷漠的社會事件頻頻發生,那才是社會的悲哀。
相關熱詞搜索:生兒生女豈能以“回報”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