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向陽 繪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老師就站在你面前,你還是做不對那道題。日前有媒體報道,廣東某高校一位老師別出心裁,期末考試第一道題是圖選本課任課老師。遺憾的是,雖然這位老師親自監(jiān)考,仍有學生選錯答案。 這多少帶點黑色幽默的味道,若不是當?shù)貍鹘y(tǒng)媒體跟進報道,或許只被大家當作一則網(wǎng)絡段子或朋友圈里的談資,一笑而過。看似不是什么大事,卻引發(fā)一番關(guān)注和熱議,只因它映照出高校日常教學一個近乎“流行病”的問題:學生到課率不高,且?guī)熒P(guān)系較為疏離。有學生認為老師出這種題太“奇葩”,這位老師告訴媒體記者,因為平時學生到課率太低,他才想出這個辦法。其實在高校,老師與學生之間類似“貓鼠游戲”的博弈由來已久。 連老師都不認識,這樣的學生,平時的課想必沒少逃。至于逃課干嘛去了,恐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據(jù)媒體報道,有的學生逃課甚至不向任課老師請假,這不但違反了學校紀律,也傷了老師的心。學生不識任課老師固然不光彩,老師就在眼前還能選錯更是糗事一樁,但如果因此把批評和責難全部推向?qū)W生,恐怕他們多少會不服氣。正如有學生吐槽,“其他課我沒逃啊”“隔壁教室上課學生爆滿啊”之類。在筆者看來,學生不愛進課堂的根子不在管理方式,而在課堂本身,挖空心思希冀通過技術(shù)和管理手段提高學生出勤率,有舍本逐末之嫌。媒體報道的諸多案例屢屢證明,運用管理手段即便可收短期之效,卻難達成一勞永逸之功。 大學生業(yè)已成年,即便尚欠成熟,但已有了獨立的價值判斷,高校管理者和任課教師不應再采用管理中小學生的手段。與大學階段相比,學生在中小學階段的到課率為什么好得多,甚至不算是一個問題?只因?qū)W生們有明確的目標:中高考。考試升學的巨大壓力是學生頭頂?shù)木o箍咒,即便有的老師教學缺乏魅力,或者學生自身不喜歡某門課程,為了中高考這樣的終極目標,他們也愿意選擇接受。但到了大學,升學考試壓力驟減,讓他們踏踏實實待在教室里的動力開始不足。動力衰減的同時離心力卻在驟增,倘若課程本身的重要性、吸引力不足,一些心思不定的學生很容易像不穩(wěn)定的電子一樣“逃逸”掉。要把他們牢牢吸附在課堂上,就要依賴教師的授課技巧和教學魅力。 退一步講,學生們天天全勤,課堂就成功了嗎?倘若他們出現(xiàn)在課堂上,遵循的不是內(nèi)心的聲音,而只是服從于學校和教師的嚴格要求,就算記得住老師的臉,怕也學不好這門課。如果看不到這一層,可以想象,高校、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貓鼠游戲”還會繼續(xù)玩下去,變化的可能只是學校的名稱和花樣而已。然而,這樣的游戲,又有何意義?要終結(jié)這種游戲,在筆者看來,無他,給學生一個愛上課堂的理由足矣。如何讓學生愛上課堂?讓學生有所得、有期待、有興趣,應是各種教學之“術(shù)”背后的共通之“道”。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