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是遼寧省調兵山市大明鎮明西社區的一名普通居民,中等身材,衣著樸實,典型的家庭主婦形象。走進她井井有條的家中,墻上還掛著閆老師坐在輪椅上的照片。“閆媽去世了,我的兩個媽走了一個。”王春梅的眼眶有些濕潤。
“1985年,我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閆老師就做了我的班主任。”王春梅回憶,“那時候我家里窮,兄弟姐妹也多,爸媽都忙著地里的活兒。閆老師對我們特別親切,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我不小心滑倒在路邊的水溝里,棉衣棉鞋全濕透了,渾身凍得發抖,回家換又怕挨打,上班路上的閆老師見了,立馬帶我回她家,把自己孩子的衣服給我換上,還把我的衣服給拆洗了。”
1988年,50歲的閆老師因腦血栓不得不提前退休,不久后又被查出糖尿病及心臟病。“我當時已經在市里讀初中了,由于課業多,而且路程遠,我就只能在周末時候去看看閆老師。”每到周末,鄰居們總能看到王春梅幫老師洗洗涮涮、打掃房間的身影。“老閆的老伴身體也不好,兩個孩子也出門打工,春節才能回來,我們當時都以為小梅和老閆是親戚呢。”鄰居孫大娘說。
畢業后,王春梅在家中待業,有了更多時間陪著閆老師。人們每天都能看到春梅攙著閆老師出來透透氣,曬曬太陽。
1996年,王春梅與煤礦工人田偉結婚,“結婚前,我就和他攤牌:我家里有3個老人,到時候你可別嫌負擔重。”王春梅笑著說。成家后,她時常把老師接到家中住上幾天。生了孩子,又要照顧老人,她索性辭去了液壓件廠的工作。2000年,閆老師的老伴去世,為方便照顧,她2005年把閆老師接到了自己家。
那之后,王春梅每天早起后把閆老師的被褥、墊子洗刷一遍,再開始給她按摩身體、洗臉梳頭,然后推著她去早市轉一圈,買菜、吃早點。飯后給老師洗衣服和床單。中午時分就去學校給孩子送飯,下午又推著老師去做理療,晚飯后還推著她去廣場溜達、看秧歌。天冷時,她就抱著老師從大屋挪到小屋走幾圈,因為老師手腳不聽使喚,身子沉,王春梅只能面對面地摟著她,一步一步地蹭,每走一圈,都會累得滿身大汗。
閆老師患糖尿病,很多東西不能吃,王春梅就費盡心思調整菜譜,盡量讓老師吃得既可口又營養均衡。由于長久臥床,老師有時還耍小性子,王春梅得哄著她吃飯。后來,她專門聯系了一輛出租車,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就帶著老人去市里逛逛,或者到兒子家小住幾天。每到換季和過年過節,她都給老師買新衣服。
“你為老師付出了這么多,家里人就沒一點意見嗎?”記者問道。
“說沒有意見那太假,可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困難,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既讓別人感到溫暖,也會讓自己感到踏實。”王春梅說。
看到妻子每天忙碌的身影,田偉很是心疼:“有時候也會發幾句牢騷,可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小梅的影響下那么懂事,也就會主動去幫她。”王春梅70多歲的母親理解并支持女兒的善舉,空閑的時候也經常做好吃的給老師送去,也常常陪老師聊天。
不久前,閆老師因病情惡化不幸離世,這讓王春梅很難過:“人活一世,活的就是個情字。閆媽走了,我雖然閑了下來,但卻一點也不感到輕松。我能堅持這么久其實就是被老師的胸懷所感動。這輩子我很幸運,有兩個媽,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像我的老師一樣,時時刻刻充滿著愛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