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娥,女,漢族,1967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畢業,中學高級教師,現為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第五中學教師,1995年起至今一直承擔班主任工作和語文教學工作。2010年先后被評為自治區勞模,自治區優秀班主任,2012年被評為自治區優秀教師,2014年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所帶班中考成績歷年來全市名列前茅,贏得了廣大家長的贊揚,在當地享有盛譽。
飛在學生的心靈里,飛在愛的海洋中
李鳳娥老師始終認為教育的真諦就是愛。
“好孩子人人愛,愛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愛。”李老師常用這句話的話勉勵自己。一直以來,她非常重視問題學生的教育,把轉化這部分學生當作育人的頭等大事。班內一名女生,初一時各方面表現很好,初二時,因父母看她日記,搜她書包,而失去自尊,自暴自棄,學習成績大幅下滑。李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經常與她促膝談心,幫她買名著,鼓勵她投稿。老師母親般的情懷深深打動了這位女生,她最終找回了自信,奮起直追,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高中。
李老師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權利、尊嚴,關注其成長過程,最大限度的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
即使再苦再累,也要教好每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在李老師眼里,所有學生都是平等的,都應當得到老師同樣的尊重和關愛。
她教過的一個學生,有很多壞習慣,打架,罵人,抽煙,酗酒,甚至偷竊,一次他去同學家,同學家長近千元的戒指不翼而飛。家長急著要去報警,李老師連忙阻止。通過對該生耐心的說服教育,從偷牛講到偷針竊國,從罪犯講到人民英雄,語重心長,情真意切,終于打動這位學生,把戒指還給了人家。李老師以此事為切入點,挖掘他身上美好的品質,幫助他上進。為了幫他改掉身上的壞毛病,李老師課間和他跳繩,冒著嚴寒去家訪,給他過生日。有李老師的厚愛,他變了:勞動積極,關心集體,尊重老師。
李老師是關心學生的好母親。班內學生錢丟了,她賠;調皮的男生劃破了女生的新衣服,她賠;學生沒有錢交報考費,她交。圣誕節到了,李老師總給學生發一元的“壓歲錢”或送一份簡單的禮物;每到學生過生日,李老師總要送上她真誠的祝愿,以示母親對孩子的愛意。做學生的好朋友。中秋節到了把月餅、水果等發給住宿的學生們;中考在即,她堅持每天早晨第一個到教室清掃;只要發現學生情緒低落,李老師就耐心開導,不厭其煩,她是學生的“知心姐姐”。中考到了沖刺階段,近50歲的李老師依然像年輕人一樣充滿激情,和學生們一起跑步,一起吶喊,一起追趕,給予學生巨大的鼓舞,所以學生們感動的說:“不論碰到多大的困難,只要眼前浮現李老師跑步時的身影,我們就會咬牙堅持!”
默默奉獻,無怨無悔
李老師愛崗敬業,堪稱表率。從上班至今,她從未遲到一次。從教數十年,盡管教材熟悉,但李老師始終是“備好每節課”“上好每節課”。
97年擔任語文教研組長,她勤奮務實,帶領全組教師積極進行教改,語文教研組多次被評為優秀教研組,參加教學競賽,該組教師多人次獲自治區、市、區級獎勵,是學校的一面旗幟。2003年任教務處副主任,兼兩個畢業班的語文教師和一個班的班主任。李老師迎難而上,默默承受,默默努力。2004年,為解決學校困難,頂著巨大壓力,承擔兩個班的班主任及語文教學工作,超負荷的“運轉”,常使李老師“頭暈目眩”,但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使她忘卻勞累,堅持到底。2007年又任兩個班的班主任,2008年為解決學校的燃眉之急,又接任三個班的班主任及語文教學工作,面對巨大壓力和挑戰,李老師以滿腔的熱情和頑強的毅力,以對學生的無比的責任心,咬緊牙關,奮力堅持。這種精神極大鼓舞了三個班的學生,2010年這三個班在中考中取得輝煌的成績。
2010年9月李老師任學校教導處主任,全面負責學校教學管理,同時一直兼任兩個班班主任和語文教師。近幾年,在她的帶領下,臨河五中的教學改革開始新的篇章。特別是“新五環”高效課堂建設凝聚力李老師大量心血,面對種種質疑和不解,李老師勤學習、勤實踐,不斷摸索,終于卓有成效。如今,學校教改成績突出,是巴彥淖爾市教改的窗口學校,多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贊揚。不論是中考,地區統考,還是各種能力測試,臨河五中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這些與李老師的辛勤付出是分不開的。
相關熱詞搜索:李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