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嚴重霧霾依然籠罩京城。早上7點,北京一所幼兒園的學生家長李環琴,還是沒有等來園方的停課通知。由于擔心霧霾天影響孩子健康,她通過微信幫孩子請假。很快,全班21人,有三分之一學生請假。
在這次嚴重的霧霾天里,有的學校已經自行停課,為何還有學校“依然堅持上課”?該幼兒園園長宋曉之表示:“是否停課需要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通知。”此輪霧霾到來之前,北京市教委于29日發布通知稱,中小學、幼兒園、少年宮及校外教育機構停止戶外活動,并未提及“停課”。
一邊是相關政策規定,一邊是學生的身體健康,是否停課成為校長們糾結的事情。
市人大代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李烈在今年初的北京“兩會”上表示,每次霧霾預警,孩子們不能出教室不能進行體育活動。到了冬天,各種傳染疾病高發期,避免孩子患病的最有效辦法是開窗通風,但霧霾天不能通風,“在這種渾濁的室內空氣里呼吸,對孩子們的傷害可能比霧霾還厲害”。
李烈說,幾次都想決定放假分流,但苦于沒有拍板的授權。北京市市長王安順當即表示:“以后再遇到這種情況,你們就可以拍板!”
此次,實驗二小“停課不停學”的決定由“學校校辦擴大會議”研究做出。但對于其他學校的校長們來說,他們的苦惱并沒有完全解決。按照2015年3月發布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停課需要達到紅色預警級別”。
《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將空氣重污染預警分為4個級別,由輕到重依次為藍色預警、黃色預警、橙色預警和紅色預警。每一個預警級別列出了相對應建議措施。本輪北京經歷的橙色預警的建議措施是“中小學、幼兒園停止戶外活動”。
鑒于各地空氣污染情況不同,且地方政府對各地重污染天氣有相應應急預案和應急管理要求,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應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校應在當地環保、氣象等部門的指導下,制訂本地重污染天氣或霧霾天氣學校教育教學活動調整應急預案,并根據預案進行調整。
由于極端天氣的應對涉及氣象預測預警、應急管理部門的預案制定、學校安全管理等諸多部門和單位,究竟由誰來制定相關政策,成了各地政府職能部門的一大難題。
上海大學教授顧駿表示,在我國,極端天氣情況下學校要不要停課,什么時候在什么情況下停課等具體應對措施,缺少統一的執行標準和完善的應對機制。他建議,“面對極端天氣,基于維護學生健康的考慮,把自行停課權力下放給學校,由學校綜合平衡什么時候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對學生的安全、健康和學業更有利。”
據了解,澳大利亞2003年出臺法規,規定遇風災、水災等等極端天氣導致自然災害地方,各州可以對轄區內公立學校是否關閉、停課做出安排。而面對突然出現惡劣天氣,日本的學校幼兒園會及時停課并通知家長。
在一周前的暴雪中,北京市延慶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停課。為保證“停課不停學”,門頭溝區要求在停課過程中,各學校要組織教師,利用網絡和其他通信工具,指導孩子利用北京數字學校資源和其他資源進行學習。
12月1日,停課在家的實驗二小6年級學生楊怡并沒有停學。她完成了老師布置的數學、英語作業,并在語文作業《我在霧霾天》的隨筆中寫道:
“白云和藍天,去哪兒了呢?或許它們只是開了個玩笑,找了一個角落藏起來了。如果真是這樣,我倒是盼望它們早點兒回來。”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