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常人對職業教育的眼光來看,學校辦學質量高,就意味著畢業生就業率高,畢業生就業率高,就意味著學校受歡迎。可職業教育跟普通教育不一樣,在職業教育體系內部比,職業學校受歡迎的程度與辦學質量很相關,但與普通教育相比,這種相關性就微不足道。事實上,大部分省級以上示范性中職學校都具有較高的辦學質量,但在一所一般性普通高中面前缺乏競爭力。很多高職專科院校也辦得相當有特色,卻淪落為人們眼中的“高考落榜生教育”。職業學校被歧視,最大的原因還在于觀念,觀念不變,即使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再好,教學質量再高,也擺脫不了生存和發展的困局。
從表面上看,人們看不起的是職業教育,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看不起技術勞動者。顧明遠先生認為,中國教育深陷八大困境,其中最大的困境就是“學而優則仕”的文化傳統和重學術輕技術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雖然都懂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可一旦回到現實,傳統的讀書和就業觀念依舊無法改變。升官發財,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永遠是讀書人的第一選擇。干技術活,吃技術飯,只可能是第一選擇走不通后的無奈之舉。盡管現在讀職業學校沒有就業難問題,但在老百姓眼里,這種就業仍然讓他們臉上無光,有失體面。
怎樣轉變觀念?首先是要轉變人們對技術勞動者的看法,由看不起變成看得起。怎樣才能讓人們看得起技術工人?無非就是要提高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而要實現這種轉變和提高,光靠說教是做不到的,必須有實實在在的措施來推動。
一個人在社會上的身份地位,首先是由經濟收入決定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調整分配方式,提高技術工人的待遇,無疑是破解職業教育難題的治本之策。用人單位必須真正明白,提高技術工人待遇雖然加大了成本,減少了盈利,但從長遠來看,這有利于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有利于優化企業人力資源,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國家必須盡快出臺相應的配套制度,激勵和幫助企業分步實施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計劃。
我們要清醒認識到,僅靠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是不足以轉變舊的思想觀念的。媒體經常爆料,有些地方月薪上萬也招不到技術工人。要真正提高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還要從政治待遇、發展前途等多方面著手。國家、社會和企業,要合力優化技術工人成長和發展的環境,一定要讓人民群眾真正認識到,做一個技術工人即使算不上升官發財、出人頭地和光宗耀祖,但至少能夠活得體面、風光、受人尊重,有更多機會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有空間實現個人的價值。只要各方面痛下決心,統一行動,技術工人就一定會成為搶手職業,職業教育就一定會成為熱門教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