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規定招來學生和網友的頗多不快,有網友吐槽:“這都什么年代啦!牽個手還記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高校性教育日益被重視,該校“隔離”男女生、嚴禁任何肢體接觸的做法確實有些古板,甚至離譜。
戀愛不當確實會給大學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荒廢學業,甚至做出“殉情”、墮胎、棄嬰等極端行為。但對于這類行為,需要做的是恰當的引導,如開展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課等,而非禁止校園戀愛。
大學生正值青蔥歲月,對純真的愛情都有一種本能的渴望。從年齡上講,20歲左右的戀愛已不屬于早戀,相反,是適齡階段正常的生理和心理訴求的表達,是在性生理發育成熟的基礎上將生理和心理訴求轉化為行為的實踐,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門“情商課”。因此,很多人將戀愛視為“大學的必修課程”。
一味“封堵”反而會使正當的戀愛關系轉向“地下”,成為不能示眾的“不文明行為”,這不但徒增了戀愛者的心理壓力和負擔,甚至會激發反叛情緒,引發一些更為極端的事件。其實,在這方面,我國很多高校已經做出了探索,“避孕藥具進高校”、“開設戀愛心理輔導課程、性教育課程”等舉措在重重阻力之下悄然推行。這些舉措把戀愛和性拿到了臺面上,在尊重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與禁止校園戀愛的奇葩校規相比,這種開誠布公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大學生規避戀愛不當的危害,是更值得提倡的做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