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014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與先前相比,新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發生了很多變化。具體實施中,可以借鑒先前的學業水平考試所形成的管理規則和經驗,不斷發展,改革創新。
借鑒地方經驗設計考試方案。
在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中,國家將學業水平考試中的部分考試直接納入高考體系。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地位”的提升,為進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深化高校招生體制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一些地方先前的學業水平考試制度考慮了新課程的模塊制、學分制、等級評分制、考試時間的彈性、考核方式的多樣性、學??荚囎灾鳈嘣鰪姷忍卣?,在考試設計、命題組織、試卷組配、評分標準、考試組織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方案。新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方案可以借鑒這些經驗。
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編寫考試標準。
總體上看,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屬于標準參照考試,依據學業標準的達成度評定學生學業。但先前的學業水平考試相對缺乏嚴謹清晰的學業考試標準,大多數地區都是根據國家發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確定考試內容。課程標準一般分為內容標準和表現標準兩部分,我國普通高中各科目課程標準中的表現標準缺乏清晰可測的界定,如果以課程標準為學業考試標準,難以直接指導學業水平考試,實踐中試題命制還主要依靠命題專家的經驗,存在很多隨意性。
因此,新的學業水平考試應該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編寫學業水平考試標準,對考試的性質與功能、考試范圍、考試基本要求、考試內容標準、考試等級標準、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予以明確規定,以方便教師、考生和命題人員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學業水平考試應該吸取先前考試的教訓,進一步改善先前考試存在的不足。比如,新課程標準中“三維目標”落實的情況不理想,存在重知識輕過程的傾向,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體現不夠,對學生動手能力考查不到位,將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實驗操作考試權力下放到學校后,由于監管力度不夠,導致操作性考試效果不大等。
加快研究合格性考試與等級性考試。
先前的學業水平考試比較關注能否檢測出考生的學業水平,不太考慮分散學生成績,所以,雖然也做考生的水平等級區別,但不強調考試的區分度和甄別功能,是典型的“合格考試”。
新的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是以“等級”或“合格、不合格”兩種形式呈現的(二者對應的考試以下簡稱為“合格考”和“等級考”)。合格考的目的是拓展基礎,避免學生嚴重偏科;等級考(也稱選考)的目的是鼓勵學生自由選擇興趣科目,系選拔性測試。合格考可以繼承先前的學業水平考試經驗,其科目的命題基于各科課標核心和必選內容,且難度保持相對恒定。由于讓學生選擇的3個科目考試要承擔高考招生的選拔功能,因此,等級考更傾向于常模參照測驗,測驗設計框架是基于常模參照的一種分析框架。
不僅如此,等級考需要先將考生選考科目的原始分轉化成等級,再將等級轉換為對應分值納入高考總分。在分分計較的高考錄取中,成績兩次轉換,如果不能保證前后始終守恒,將導致人為的不公平。
避免學生投機性選考。
新的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給予了學生更大學習選擇權,但是,由于選考最終要與升學掛鉤,這樣的制度設計既可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也可能增加學生的選擇壓力。因此,在學生選考時機上,要規定學生應該在完成基礎性課程學習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長和興趣,選擇其中3門科目參加相應的等級性考試。由于選考科目學習難度的差異問題,有可能誘導考生功利性地選擇那些相對易獲高分的科目,這樣不利于引導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打好基礎和培養全面的學科素養,也不利于大學人才選拔。因此,考生的選擇權應主要體現在考生能夠選擇不同的專業方向,防止投機性選考。要組織各高?;蚩蒲性核ゾo研究,明確不同專業對高中生學科選考要求,不同專業方向對應不同的科目組合。
提升命題專業化。
我國學業水平考試研究起步較晚,教育和心理測量人才隊伍缺乏,教育考試機構的專業化程度不高,專業評價運行機制相對弱化,難以保證學業水平考試的專業化水平。每年遴選不同的專家命制試題,難以保證各年試卷命制水平的一致性,而且一年一度的命題人員入闈隔離制度,影響命題人員正常工作,缺乏可持續機制。因此,要建立規范的學業水平考試命題人員管理機制,選拔一批高校和中學具有不同學科背景、不同年齡段的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培養專業的學業水平考試隊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