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里,打架、帶手機、談戀愛,除了影響自己的學習,還會影響整個學校的風氣,采取一定的教育措施,當然無可厚非。但如果僅用開除這一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換取教育效果,未免太不負責任了。
談到這里,筆者想到了最近一直很火的電影《夏洛特煩惱》。作為教師,從教育者的視角觀看這部電影,沒看完就有一種感覺:是誰在調侃學校教育?我們需要反思什么?
高中生正值十六七歲,對異性產生好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在學校的高壓政策下,這種青春萌動,本來已經受到了嚴重地壓抑。當孩子們看到夏洛在課堂上的那些表現,正如打了強心劑,他們很可能會想,管他呢,愛就愛了,想愛就要表達,雖不能像夏洛那樣在課堂上強吻同桌的女孩,但暗地里和心愛的女孩見個面,說個悄悄話總可以吧。然而,這些小動作都逃不過老師的“放大鏡”,遇上就會被懲罰,嚴重者甚至會被開除。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說,當看到一個個真實的學生時,教育才剛剛奏效。真實的學生是什么樣子?難道只會埋頭書山題海?難道只能薄情寡欲?他認為,那不是真實學生的樣子。孩子們正處在青春萌動時期,學校老師不但不能扼殺孩子們接觸異性的美好愿望,相反應該創造機會,讓這些青春的愛的萌芽在光天化日之下享受到陽光雨露,正常萌發。十一學校里,除了學習之外,各項活動層出不窮,而且都是放手讓學生們自己規劃設計,參與其中,自得其樂!這樣既豐富了孩子們的閱歷,又打破了男女生之間的神秘,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彼此了解。即使偶有男生女生的相互示愛,也會在活動中公開正常進行。男女生之間,不再有神秘感,更多的是正常的友情。這是多么美好的愿景!
希望當下的學校多些李校長這樣的智慧放手,不要再把簡單粗暴的開除視為法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