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剛辦理了某電信公司的寬帶,一開學,卻被學校通知必須更換為某移動公司的寬帶,不僅收費標準變了,連無線路由器也成了“禁用品”。最近,記者連續(xù)接到了十幾個關于高校網(wǎng)絡服務“壟斷”、“漲價”的爆料。
有學生自嘲,稱自己成了運營商爭奪的“唐僧肉”,這話不假。試想,每所高校動輒一兩萬人,大學生的網(wǎng)絡使用率很高,稍加計算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塊肉有多肥。如狼似虎的網(wǎng)絡運營商們背后進行的“暗戰(zhàn)”之激烈可以想象,多年撕咬下來,吃相有時就未必好看。
網(wǎng)絡寬帶運營商與大學生,作為服務提供者與消費者,彼此之間的關系原本應是平等的。學生有權選擇使用哪一家的服務,這是市場經(jīng)濟下的基本道理。但校方的做法打破了這種局面。正如媒體報道指出的,校方才是最強勢的。無論是一家獨占還是利益均沾,運營商都要看高校的臉色。校方的強勢未必是壞事,如果這種強勢用于維護學生權益的話。但當校方以招標的形式把單個運營商放進校園時,學生們自然就只能做“挨宰”的“羔羊”了。有高校解釋說,選擇單個運營商是為了方便管理。這樣的說辭,經(jīng)得起深究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