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放學,段紅艷走在回家的路上。
14歲,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正享受著父母無盡的照顧關愛。然而,對于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第四中學的段紅艷來說,14歲——她已經成為一個三口之家的頂梁柱。
段紅艷出生在靖邊縣棗刺梁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16年前,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媽媽郭蘋與父親段云強結婚,病情時好時壞,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在父親的照料下艱難度日。段紅艷出生后,母親的病情更加嚴重,由于貧困,治療斷斷續續,終至癱瘓,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部壓在父親段云強的身上。原本身體健康的父親突發視網膜脫落,視力逐漸下降,在紅艷3歲的時候,父親完全失明。
從3歲起,段紅艷就開始給母親端屎端尿做力所能及的活。在父親失明的頭兩年里,段紅艷的三姑負責照料著一家人的生活,小紅艷自己也摸索著給家里砍柴、洗衣、做飯。6歲那年,段紅艷做出了第一頓飯。段紅艷母親回憶說:“當時艷子個子小,只能踩著小板凳才能夠得著鍋臺;力氣小,只能雙手拿著切菜;衣服擰不動,就用腳踩;背不動柴,就幾根幾根往家拖。”就這樣,段紅艷用稚嫩的肩膀承擔起照顧父母的重任。每到春耕,段紅艷和父親兩個人手牽手往地里送糞、種莊稼。到了收獲的季節,段紅艷每天一放學就往家趕,幫著父親拔蕎麥,收蔬菜。除了幫著做家務事,每年還要帶著父親買煤、收拾水窖,做大人才做的事情。9歲那年,段紅艷開始了在縣城學校寄宿的生活。每逢周五,別的同學都在談論周末該怎么玩,段紅艷卻著急趕著回家,家里還有一大堆的活等著自己做。 10年里,她充當著父母的手腳與眼睛,她的懂事堅強給了病痛中的父母無盡的安慰。段紅艷的父母在向別人講述起自己的孩子時總說:“艷子不僅是我們的手腳和眼睛,也是我們家的頂梁柱,是艷子讓我們鼓起了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看到生活的希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