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在合肥市瑤海區(qū)隆崗新村的余先生反映,他的女兒在隆崗小學上二年級,昨天接女兒放學時,竟發(fā)現(xiàn)其叼著一根香煙。拿來一看,原是類似香煙的棒狀小食品。余先生擔心把兒童食品做成香煙模樣會誤導孩子。
據(jù)媒體報道,除了香煙糖,一些地方還出現(xiàn)過“白粉”奶棒、避孕套巧克力、“一日喪命散”、“含笑半步癲”,等等。這類奇葩小食品很多都加入了非法添加劑,加之外形奇特、名字好玩、價格低廉,很容易迷惑一些兒童,但其來源卻很難追溯,顯然并非正規(guī)廠家生產。這類奇葩小食品得不到合法生產批號的原因顯而易見:質量低劣,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有害無益。但比奇葩小食品更可怕的是其所蘊含的精神毒素:香煙、白粉、避孕套……如果讓孩子們整天耳濡目染這些字眼,難免會污染幼小的心靈,對他們日常行為產生錯誤引導。以香煙糖為例,假設孩子們從小就習慣嘴里叼著一根香煙糖,試想一旦接觸到真正的香煙,他們會出于本能地抵制嗎?
童年時期是一個人認知事物和養(yǎng)成習慣的關鍵階段,這是很多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共識。一根根味道甜美的香煙糖,對孩子們來說,無疑是內含精神毒素的糖衣炮彈,攻破的是他們對“假惡丑”事物的心理防線。對于家長、學校及工商監(jiān)管部門來說,這是一場捍衛(wèi)孩子們精神領地的持久戰(zhàn)。而讓孩子們健康成長,還應從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開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