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教師在認識上存在誤區(qū):學生的遣詞造句、讀寫練習是語文老師的事,其他科目的老師在這方面用不著嚴格要求。理科老師注重學生的運算過程,政治、歷史等科目的老師只要求學生表述時大體準確。其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文字運用習慣,各科老師責無旁貸——語文老師要做好排頭兵,其他科任老師也不能袖手旁觀。如果只有語文老師強調遣詞造句要準確,其他老師不配合,肯定難收效果。
我在學生時代,遇到過幾位對字詞、語法錙銖必較的老師。對我們嚴格要求,比如,疊詞中后面的一個字不能用“~”替代,每一個標點都不能用錯,“垂”字筆畫中的長短、“冒”字上部分兩橫的連接等都要寫準確。他們在每一次考試、作業(yè)中都會不厭其煩地強調,采取各種手段、措施要求我們一定要做到一絲不茍。受此影響,參加工作后,我也養(yǎng)成了對學生嚴要求的習慣。當班主任、教導主任時,我督促其他科目的老師要訓練學生糾錯的能力。在一大批認真負責的老師的長期堅持下,學生形成了準確運用語言文字的習慣。
至于網(wǎng)上一些惡搞錯別字的現(xiàn)象,有深厚文字功底的人,則一定會區(qū)別不同的場合,理性看待,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尷尬與誤會;而那些文字功底弱的人,則容易被網(wǎng)上的錯別字困擾。這種差別,無疑與學生時期老師的教導、習慣的養(yǎng)成密不可分。
因此,針對當前社會上無處不在的語言文字錯用、濫用現(xiàn)象,我們所有的老師都應當行動起來,擦亮自己的雙眼,發(fā)現(xiàn)其中的錯誤,并將這些發(fā)現(xiàn)告訴學生,引導他們養(yǎng)成處處留心、處處留意,認真細致、善于尋錯糾錯的良好習慣。長此以往,相信我們學習、工作中的錯誤會越來越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