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想來,初中班主任的用心良苦,旨在讓更多有希望的學生通過中考這一大關。只是,她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本應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以教書育人為使命,卻秉承了那套歪理:好學生不要跟壞學生一起玩。
調座后,那個女生郁郁寡歡了一陣,對我也冷淡了很多。我矛盾過、糾結過,想去跟她解釋,又想跟老師爭辯。我忍受她愛說話的毛病,更重視和她的友情,當時我確實認為老師的做法不妥,但作為一個孩子,我無力違抗、辯解。一次在外人看來普通的調座,著實影響了十幾歲的我對朋友和老師的判斷。
這次換座位,是老師以成年人的眼光解決問題,只看重了“不影響周圍人”和“以一儆百”的作用,卻沒想到致使那位同學被孤立,導致同學間的人際關系和信任關系破裂,班級團結向上的氛圍被破壞。
對于教師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教書的同時更要懂得育人,而育人是指培養人格健全、各方面均衡發展的有基本素質的社會公民,而不是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應試教育犧牲品。教師的眼睛不僅要看課堂,看成績,更要看到學生的心理,發現問題及時與家長、學生溝通,避免主觀草率地處理學生的問題。學校、家庭的共同責任是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切勿為孩子成長制造麻煩和困擾。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老師